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哥們的舉試經驗,對照晉江網上的論文題目考慮自己的新選題。
二爺宋昀雖然落了榜,也不覺失落,還能反過來開玩笑安慰家人:“我以前取不中,是缺了指點我文章的人,往後家裡有兩位舉人指點我,我還有什麼中不了的?再說,我慢這一步,等明後年官兒中了秀才,我們兄弟一道上京,同榜取中,也是一段佳話麼。”
三兄弟和樂融融地暢想著將來的考試,老父宋舉人看著他們年輕氣盛的面龐,卻有所觸動,悄悄做了個決定:
他不想再考進士了。
他已經是坐五望六的年紀,大兒子已經中了舉,二兒子的火候也差不多,連最小的小兒子前程也有指望了,他還跟孩子們一起擠在考場裡作什麼?就是他真能考取了,五六十歲的人,朝廷還能大用他嗎?
他決定以舉人身份選官——哪怕只能做一任教諭,教出幾個有才德的學生,也好過自己這輩子空耗在科場間,一事無成。
宋舉人卻是個極執拗的人,當初要考試就一考三四十年,如今說選官立刻又要選官,連轉年的春闈都不考了。重陽節後,他便趁著天高氣爽,親帶著家人上京,到吏部投供挨選。宋家一行人帶了四五百兩銀子往吏部上下打點,又有宋大哥走了鄉試座師的路子,那主事便用心替他籌劃,叫他應遠方選。如此不用在吏部挨次序,當月便點了一任廣西容縣知縣。
選中之後,半年之內就必須上任。
宋舉人回到家來,就忙忙地寫信給同年、朋友問經驗,尋訪可靠的幕僚。兩個年長的兒子也一樣到處詢問親友。後宅女眷們聽見一個廣西,就覺著是厲疫橫生的地方,急著給他買藥、問卜,跑遍本地佛寺道觀替他燒香祈福。
宋時見一家人都忙得暈頭轉向,卻似乎都有點不得要領,就想到上晉江找找前人經驗。他連換了幾個關鍵詞,翻了百十頁搜尋結果,最後忍痛割肉,下載了一份價格高達25元的《清代州縣官制度研究》,替老父學習縣官該怎麼做。
第4章
博士論文質量就是高!
上輩子看了多少清宮戲和古代官場小說,也比不過這一篇論文裡的乾貨!
論文裡不光寫到了縣衙整體格局配置、縣官日常工作、如何管理衙役、結交鄉紳,還附了許多古代縣官的實際工作案例:譬如某縣官任內收不齊該納的錢糧賦稅,三年任滿後直接被抄家填補虧空;譬如某縣官清廉如水,拒絕了回鄉省親的某中央高官勒索,事後被找茬罷免;譬如某縣官擅長接待上司,宴席能做出花樣來,凡去縣裡吃過的上官都喜歡,一路順風順水地升遷……
明晃晃的例子擺在眼前,他們該學誰?
這裡不是現代法制社會,三觀抵不過現實,還是得見升官而思齊,見倒黴而內自省。宋時把那本論文從頭到尾看了幾遍,反鎖屋門抄了下來,邊抄邊把用得到的另記在一張紙上。
抄好的論文鎖進臥室箱籠裡,他便揣著小抄出了門,到書店買回《大鄭律》《為政要書》前人寫的《政書》等參考書,對照論文裡提到的為官潛規則做了個總結:
得先讓他爹到戶部查《全書》,看容縣每年該繳多少錢糧、縣裡近年的人口、山川土地情況;還得了解前任是怎麼離職的,去職後是升遷還是貶黜甚至罷免,任內是否有未結的案子、該欠戶部的錢糧。
到任之前,要先發諭單到容縣,讓屬官們到縣城門口等著迎接。諭單裡叫他們預先盤查縣庫裡見有的錢糧,列出他上任前積存的懸案——
總之一句話,上一任知縣哪怕早就走了,該他任內出的問題也得清清楚楚地記下來,讓朝廷知道該是誰的責任,他們不能給前任背鍋。
諭單裡還得附上給上司的書信,叫縣吏替他送到布政司和府州衙門。給下司的只寫簡單的命令就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