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人對看了一眼,各有所思,先在判題後面題了兩句“問擬得當”“論罪精詳”的判詞,便迫不及待地看起了後面的表章與論題。

獻表考驗的是學生的文筆,只要詞意典雅,稱頌得宜即是好文章,而這個學生的獻表中不光引述了自上古以來聖人定曆法之功,竟還略寫了幾句些觀星象、推演曆法之道,並能將古今計算曆法的方式相比較,指出推衍曆法的舊制究竟是怎樣出錯的。

他們這兩位考官都只在史書中看過新曆舊曆計算出的日子有差之事,他竟能寫出錯在何處!

別人在場上只求寫出典雅合制的文章就夠了,他哪兒來這麼多工夫,還把這點添進去!他老師是什麼人,竟還懂得天文曆法?

兩人看完了文章便急著去找判語,想看看桓凌對這題是怎麼判的——若是他師弟寫的,他的判語中或許有些珠絲馬跡。

然後他們就看見了滿篇“學識該博”“考據詳盡”“精於曆法”“詞藻華麗”“忠愛滿紙”“宛然宋人文字”……

不是他師弟!

前幾篇經義題的判語還規格之內,讓人不好分辯,這篇卻實實在在是顯出了考官對這學生的極度喜愛,桓凌這麼老成持重、公私分明、懂得分寸的人怎會不知避嫌,這樣用力地誇自家師弟?

這份卷子既然沒有某考官師弟的卷子之嫌,那麼寫得好就該往高名次排。

兩位主考看過了第二場的判、表、詔、論,又看第三場五道策問。

三篇經史、兩篇時務策,頌先帝之德則忠愛之心溢於言表;敘道統傳承則如親歷其世,承先儒教誨;言古史得失如掌上觀文;論臣子忠諫之道已見忠正剛直之氣;議兵制慨然有提領大軍蕩平天下的氣概……

這學生寫的好文章,考官也能舉薦得人,福建不愧是科考大省,學風這樣濃厚。

兩位考官精神受前面判語的影響,也不由自主地多擬了幾句判語,判到最後一問兵事題時甚至寫下了“子其當世之俊傑也”,“來日兵食之寄持此可待也”之語。

何止春秋房考官薦他,他們兩個主考、副考也想高薦他了!二人寫罷批語,便把這束卷子單擱到多寶閣上,以備最後填榜時安排名次。

撂下這份屢出人意卷子,二人便投入到艱苦的複核、搜落卷當中。從九月初一忙到初九,終於選出三場俱優的中試試卷八十五份。

九月初十,中試及副榜考卷大體排好後,十四房同考官齊聚正堂,與兩位主考,簾外監臨、提調等官一道核對朱墨捲上的號碼,拆封卷頭。

這是最後一次核對試卷,刷下原卷墨汙的、字跡不佳的,或是朱墨卷有差異的卷子。有被刷下去的卷子,就從之前落到副榜的卷子中挑最前面的遞補。而副榜的五十份卷子也要核對,因中副榜之人有資格入貢到國子監讀書,也得把之前已貢入國子監的去掉,由新人遞補上去。

最後則是拆彌封,由副考官在硃卷上填考生姓名,主考在墨卷上填寫名次。

臺下有書吏依次呼名,提調官、監臨官與十四房同考會監,保證選士公平。八十五名舉子從後往前喚名填榜,眾同考官心中早有屬意的學生,也都揪著心聽著名單。

一個個曾在講學大會上出過風頭的名字響起,一個個曾寫文章稱頌講學大會的名字響起……從下午填到深夜,大榜上的名字越填越滿,眼見著已倒逼至五經魁的位置。

已經有幾位考官感嘆起看中的學生恐怕不能考取了,兩位主考還掂著宋時,到此時也覺得他怕是難得中了。就連方提學、黃御史心裡都有些忐忑,唯有桓凌意態自若,彷彿師弟那個解元已經到手了似的。

填到五經魁時,高主考甚至輕嘆了一聲:“竟已到此處了。”

五經魁是五房各出一位,那位多才善辯,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