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曾鶴齡忍不住說:“我才只判了四書題,尚未看完這份卷子……”

薛簡就把自己手底下還沒看完的卷子抽出來遞給他,連眼也捨不得抬一下,敷衍道:“延年兄先看看我這卷解悶,等我看完這篇便還你!”

他只看第一篇《春正月,公會宋公蔡侯衛侯於曹;夏四月,公會宋公衛侯陳侯蔡侯伐鄭》,不會耽擱他判卷的。

這兩句中,宋公會盟諸侯,排定“衛侯”“蔡侯”先後之序有變動——在夏四月伐鄭時,竟把衛侯加在了蔡侯之前,這是不合周禮的。

蔡侯與衛侯雖均為姬氏諸侯,但蔡侯之祖叔度是武王所封的諸侯,衛侯之祖康叔是成王所封,依周禮,其位次必在蔡侯之下。而宋公因為蔡侯在討伐鄭國時到得晚了些,不夠恭敬,而衛侯則早到逢迎他,故意將其位次排在蔡侯之下,以示懲罰。

這一題按著傳統的春秋題作法,無非就是明史官褒貶之意,責宋公霸權無禮,不尊天子、不依禮制排諸侯位次,以至卑弱凌上之亂由此而生……

而這篇文章的破題竟不是褒貶霸主,而是明《春秋》“責大國易諸侯之序,所以謹禮也。”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竟和第二題的“克己復禮”之旨呼應上了。從“非禮勿視”四句中教人剋制自身視聽言動不越禮,再到此題中用宋公更改諸侯次序而致生亂為例反證謹守禮儀的重要;就彷彿這《春秋》題是前面《論語》題的延伸,叫人一篇接一篇,看得酣暢淋漓。

原來他還是看低這考生了,這份卷子前後呼應、錯落有致,竟是如書法一般有整體安排,不似別人那樣憑著一腔才氣從頭硬寫下來的!

他早忘了如何跟曾考官保證只看一篇的,看完這一篇,極順手地翻開了下一篇《祭公來,遂逆王后於紀》。

好在他沒順手圈點,再寫個判語。曾鶴齡苦等他看完了才把卷子要回來,忙拿著卷子回了旁邊的春二房,關上房門,執了管藍筆,舒舒服服地倚在官椅中看卷子。

可圈可……不用點了,還是圈吧。周天子迎娶紀王后這篇,從夫婦之義昇華到以君臣、父子、夫婦、朋友五倫之禮教化百姓,文意昇華得甚是深遠,值得多畫幾行圈。

就這麼一篇篇看下來,再回頭時他鄂然發現自己在考卷邊上圈的圈實在太密,不似尋常考卷該有的樣子。而且除了那些藍圈之外,竟連次一等的點都沒畫上,更不必提給平庸之文的尖或是最次的豎。

他給這份卷的評價是否太高、太招搖了?

曾房師素來謹慎,看著滿篇密圈總有些不安心,又一次拿卷子給同房考官們去看,問薛、程兩位房考官:“兩位賢弟判的卷子裡可有這樣的?我拿過來比比,是否圈的太過,將不值一誇的地方也畫了圈出來。”

哪裡有不值一誇的地方?

薛考官親自認證過這卷子好,當場勸他:“我和致遠兄都相信延年兄判的一定不差,兄長怎麼倒不自信了?這文章不好,弟也不會放著自家幾百份卷子不看,搶了你的看不是?”

程考官當時倒沒跟著他們搶,此時房裡的試卷都判完了,只差複核一下即可薦給考官,便接過考卷來細細看了一遍。

看著看著,他臉上便帶了幾分瞭然的笑意:“難怪延年兄與子易賢弟看著順眼,這幾篇《春秋》題竟是不重褒貶,而從禮義入手,與次輔治春秋的要旨相似。”

次輔當年在翰林院當過講師,也在御前當過講師,寫的直講講章他們都是用心研讀過的,如今看著這迥異同儕,倒與次輔立意相近的文章,自然親切。

曾鶴齡笑嘆:“若果真如此,倒是這考生討巧了。不知這卷子呈上去,兩位主考官當作何想法。”

薛簡道:“不知他是原就與張大人理念相投,還是考前聞知考官是誰,臨時抱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