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田畝!重畫魚鱗冊!
宋令一個七品外任知縣尚有膽魄動豪族土地,為百姓主持公道,他身為堂堂御史,難道還能眼看著這些案卷空置,百姓不得伸冤麼?
那他豈止對不住楊氏父女般的困苦佃農,也對不住以他為天的宋縣令了!
黃大人挑燈熬夜看完案卷,第三天便掛上放告牌子,一早起來升堂,許百姓在門外觀看——第一件先審的就是林、陳、徐、王幾家到省裡誣告宋縣令,後又企圖操控巡按行程,使巡按大人錯判冤案。
宋大人身為被誣陷的苦主,雖不是原告,但也不好坐在堂上,便在廊下加了一副桌椅旁聽。宋時那天陪了黃巡按一路,也算證人,便陪著父親在廊下聽審。
旁聽的百姓原以為御史是為審王家來的,故而都讓與王家有仇的人站在裡側,場面還算和諧。可當黃大人宣告今日審問的是林、陳、徐、王等豪族勢家捏造罪名,到省里布按二司、巡按衙門構陷宋縣令一案,門外的百姓頓時沸騰了。
竟敢誣告宋青天!
他們好容易盼來一個敢動這些勢家,維護小民的青天,這些人竟不思服罪,反到省裡誣告他!若非遇上這位御史也是個清天,查清了真相,宋大人豈不要蒙冤受罪了?
門外憤恨的呼聲霎時爆發開來,猶如冷水潑濺進油鍋裡。幾家世族留在外頭的車都都被憤怒的苦主和旁聽百姓掀了,人也險些被打。
宋時見狀不好,連忙叫衙差拉開衙門前特別裝的防擠木柵,把那幾家的人拉進衙門,自己堵在門口高喊:“不要動手!有黃大人主持公道,這幾家惡徒豈能陷害得了我父親?你們若動了手,就算衝撞公堂,立刻要拉下去打板子,就不能親眼見著大人如何懲治惡徒了!”
若說是捱板子,自有許多人不怕,他說要耽擱看大人斷案,倒觸動了眾人心腸——他們一早圍在這裡,不就為看王家惡有惡報,被宋大人或是省裡來的巡按大人判刑的嗎?
叫這些大老爺們當堂扒了褲子挨板子,比圍起來胡亂毆幾拳更解恨!
這一場審判審得極利落。
黃大人不僅是斷案的法官,還是親眼見證他們誣告的證人,手裡藏著整整一卷誣告宋縣令的文章。這些文章當時是學子炫耀才華的華章,如今卻成了誣陷官員的呈堂證供。
他命田師爺在堂下一一念來,念一篇便扔下一張拘票,命本縣衙役將人帶到堂上。
唸完證據,該拿的書生還未到庭,便先將林三爺與他兒子提上來,由親手捉拿他們的吳班頭與一干差役指證,審他意圖矇蔽巡按,使他定下冤獄之罪。
人證有黃大人和佈政府司的差役,物證有林廩生親自寫的誣詞,黃大人神情如鐵,斷喝一聲:“你還不認罪!”
不敢認,不能認,認不起。
他們林家從前朝起便是福建大族,雖然武平這支並非大宗,可也出了許多名士才子,還有族人在京、在外地為官。若他們認了這誣陷本地父母,矇蔽御史之罪,在外為官的族人可怎麼辦?
林三太爺咬緊牙關喊道:“宋縣令量刑過重,著王家年逾五旬且有功名的老者在子弟面前脫衣受刑,有傷朝廷體面,使其子弟畏威招承,我等皆是依實上告!”
他家的狀書中原本也沒說王家全無隱田隱戶之情,只告的宋縣令用刑太過,又未能預先防住水患罷了。此事既不能算誣陷,他讓人阻攔巡按那句話也只是口頭喊喊,並未成真。便是巡按親審,也總不能為他這般年紀的老兒隨口一句話便重責林家吧?
衙役們把這句話層層傳出,門外聲浪再度沸騰起來,無數道喝罵聲湧入大堂,其中竟隱隱有宋時父子的驚叫聲。
他就從那隱約的震驚聲中得到了一點安慰,抬起渾濁的雙眼看向堂上巡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