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什麼叫“三下鄉”?難道前頭還有一下鄉、二下鄉?是從填河堤、打救災民那次算起麼?

宋縣令也說不大清楚,只說:“唉, 劣子其實帶了些西瓦子說話、唱曲兒的人, 找下官借了縣裡的醫官, 又自去尋了幾個郎中,聽說還要帶上驛站養馬的獸醫……下官亦不知他弄什麼, 只知道是跟著桓通判一道去的。”

好在他還知道帶上足夠的民壯。

只要兒子安全無虞,宋縣令素來是不管他做什麼都支援的。而且這回他是跟著桓凌的丈田隊伍出城去,隊伍裡有府縣兩級的快手, 護住他這寶貝么兒不成問題。

黃大人聽了宋縣令的解釋, 倒越發有興致, 負手笑道:“左右今日衙門也無大事,索性本院也做一回親民官, 去看看那‘三下鄉’。”

正好還有微服私訪用的黑篷車在縣裡, 比從官車低調、方便。黃巡按便叫人套上馬, 車窗內加裝上不擋視線的黑色細紗簾, 擱上罩著銅絲罩的炭盆,又帶著田師爺微服出城去了。

出城西十里, 便有靈洞山、雙豸山。一處是道教洞天, 一處雙峰並立, 直插天際, 又有宋時遺下的書院舊址, 都是值得賞遊的名勝。雖然現今已入冬,山裡的天氣定是陰寒刺骨,不適合親自攀山賞景, 但福建這邊四時長青,山上又有經霜的紅葉,襯著靈洞山峻挺的紅色巖壁,只坐在車裡遠望也是一番好景緻。

哪怕“三下鄉”沒什麼出奇的可看,出城遊玩一趟也算值得。

宋縣令約略知道今日該量到靈洞山下的洞元觀附近,宋時跟著桓凌,應該也是在那裡。黃巡按一行便按著他說法,沿官道趕往靈洞山麓。走到洞元觀山門前不遠處,便聽有細細弦板聲隨風飄來,隱約夾著清越的歌聲,正合仙呂調。

兩旁夾道榆樹掩著視線,車子轉過去些,恰便從枝葉間見著重簷斗拱、青瓦粉牆,山門前掛著一個描金木匾,看其上題字,正是他們要找的洞元觀。

那絃歌聲便是從觀前一座高臺上傳出。臺下叫穿著棉布短衣的百姓圍得水洩不通,遠遠看著臺上坐著一男一女,男抱琵琶、女執牙板,一句趕一句地對唱,唱的正是那天他在堂上審問時的情境。

又是唱他這個青天的啊……

黃大人微微皺眉,嘆道:“怎地又唱這段?百姓們自己愛唱這曲子是好,可咱們做官的逼著人唱逼著聽,豈不成了自賣自誇?容易叫人笑話。”

田師爺體貼地開解他:“大人過慮了,宋公子是什麼脾氣大人還不知道麼?他絕不會逼著人唱,斷然是那唱曲兒的人自己喜歡了才唱的。大人一向住在賓館裡,還不知道,學生與宋大人那個錢糧師爺喝酒時卻聽說,縣裡上下幾個官人、書吏、衙差……連後衙女眷們都會唱兩句,尤其愛這段王家受審,喜兒再世為人的段子。”

哦,竟真是如此麼?

黃大人心裡其實是信的,但名士講究養氣,要泰山崩於前而色不異,不能聽見別人唱自己是個青天就露出喜色。

他看似隨意地說了一句,田師爺便十分捧場地答道:“咱們不妨叫車子趕近些,看看百姓們是否真愛聽這曲子。宋公子便是能逼著這些唱曲兒的唱它,難道還能逼人都愛聽麼?”

黃御史寬容地說:“便依子遠所言。”

他們的車子再往前駛了不遠,就被山門前擁擠的人群堵住了,兩人只好下得車來。到了車外,能看見正面景緻了,黃大人才發現這裡不光建了個戲臺,山門兩側空地上還搭了長桌,幾個年長的道士和穿著儒袍的郎中坐在桌後,替人摸脈看診開方子。

武平縣醫官就坐在最上首,背後兩顆大樹間拉著一條紅布橫幅,上寫著“武平縣醫官、郎中下鄉送醫施藥”。幾個民壯敲鑼打鼓,在桌前排得長長的隊伍旁高喊:“按順序看,不許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