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0章 遠東共和國的異動,辛亥軍閥,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練自己的技術,這種借雞生蛋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大總統,您也別光想著好事了,遏羅剛剛發來了通知,說財政承受不住了,這才是第一年,他們要是拿不出錢怎麼辦啊?”
喬宇眉頭也皺了起來,看來遏羅人也明白了軍火交易的問題了,遠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簡單,不過在這種時候絕對不能夠讓剛上鉤的大魚跑了的。
“百里兄,你讓財政部方面研究一下逵羅能夠承受的極限,至於缺口就用遏羅的特產抵押,礦山啊,糧食啊,地皮啊,總之有價值的都行,年頭多一些也沒有問題。”
“大總統礦山可以,但是糧食就免了吧,這幾年中國的糧食產量節節攀升,而且增長潛力很多,再過幾年中國就能夠大量出口糧食了,現在進口太多也沒有什麼用!”
“手裡有糧,心中不慌,咱們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天災不斷,這幾年西北乾旱就十分嚴重,如果不是閻錫山治理有方,只怕都要出現大量的流民了,我準備建立國家糧食戰略儲備,中國至少要準備出可供全國吃兩年的糧食,另外石油等重要物資也都要建立完備的儲存系統,這樣到了打仗的時候,才能有備無患!”
戰略儲備並不是什麼新鮮東西,中國曆朝歷代在建國早期,經濟條件好的時候,都會大建倉庫,儲存各種物資,比如著名的文景之治,在比如隋文帝楊堅儲存的物資甚至用到了唐朝,當然這種儲藏還有些和地主建糧倉一般,缺乏科學管理,往往隨著吏治的崩壞,倉庫之中的東西都會消耗一空,只剩下紙面上的一些資料了。
另外像糧食布匹等東西也有時間限制,要定期更換才行,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超級人口大國來說,建立龐大的戰略儲備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喬宇也清楚,接下來很快就會出現經濟危機,美國是重災巨,大量的糧食都被就地燒燬,與此習時美國千萬以上的美國民眾嚴重營養不良,餓死的人口也不在少數,等到美國為了二戰徵兵之後,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年輕人身體條件不合格,其中多半就是源於這場危害深重的大蕭條。
當然中國沒有必要去給美國人當救世主,喬宇是從其中看到了一個十分不錯的低價購糧的機會,中國只要能夠花費一些運費就能夠得到大量的糧食,提升中國的戰略儲備。
這些糧食就算最終沒有吃掉也不會虧的,因為此時俄國正面臨著大饑荒,其實俄國從建國開始,就面臨著嚴重的糧食危機,大量的老百姓被餓死,有人甚至評價說斯大林餓死了八百萬烏克蘭人,換來了打贏希特勒的工廠。
其實這種說法是很有道理的,俄國雖然面積廣大,人口眾多,但是平攤到領土之上,就會發現俄國其實是個人口相對稀少的國家,比起東歐,西歐都有很大的不如,或許就比北歐各國能好一點,當然烏拉爾以東的地區就更糟糕了。
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俄國是沒有希望建立起工廠的,道理很簡單,就是運輸基建成本太高,俄國生產的產品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力,不過俄國人採取了計劃,經濟的手段,加上列強對俄國的封鎖,使得俄國能夠建立起自己的工業體系。
當然很多交通運輸,原材料,燃料等等費用都是政府承擔的,在經濟學這部分叫做沉沒成本,完全靠著政府承擔了,因此後世俄國的計劃經濟體制破裂之後,俄國就迅速走上了去工業化的道路,就是這部分成本除了政府沒有人能承擔得了。
後世有人認為斯大林餓死烏克蘭人的舉動是搞種族滅絕,其實也不見得就正確,而是俄國沒有多少選擇,只能在工業和農業上面做出一個選擇,畢竟俄國的力量還不足以支撐起兩條腿走路,在工業和農業之間做出一個選擇,俄國選擇了工業,因此斯大林只能靠著極端的措施建立打敗了希特勒的工廠。
其實中國此時也在工業化的初期,面臨著和俄國一樣的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