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5章 倫敦上空的鷹,辛亥軍閥,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中美兩國都已經開始公開支援英國,但是兩國畢竟沒有對德宣戰,因此介入的程度還是有限制的,接下來的德國空襲還要靠英國自己抵抗。
丘吉爾很清楚這場空戰就是決定英倫三島命運的時刻,他必須竭盡全力,不勝則亡,首先英國人在戰時內閣之中設立飛機制造部,將飛機產量有七百架提升了到了一千六百架,足足翻了一倍還多,這也充分證明了飛機對於發達的工業國來說並不是什麼大問題,難的是飛行員,每個國家都有大量的飛機在等著飛行員!
英國人又將全國的防禦重點做出了調整,將主要防禦兵力都放在了倫敦之上,另外又緊急成立了培訓學校,飛行員是來不及培訓了,但是可以培養空勤、地勤人才。
設立了專門的指揮司令部,負責指揮全國的戰鬥機部隊,高炮部隊,以及防空雷達觀測部隊。戰鬥機部隊共計56箇中隊,一共有戰鬥機980架,其中效能優秀的“颶風”和“噴火”戰鬥機688架。
高射炮部隊共計7個師,高射炮4000餘門,但其中大口徑高射炮不足2000門,而且由於大口徑高射炮月產量僅40門,短時期裡數量難以增加,因此英軍調整了部署,將約700門大口徑高射炮配置在飛機制造廠,作為重點防禦地區。
另外還有防空攔阻氣球5個大隊,攔阻氣球1500餘個,這些攔阻氣球都系在汽車上,可以迅速轉移,再加上探照燈2700具。
英國也是最早研製雷達的國家,到了七月份全國共建成了五十一座雷達站,在東南沿海地區佈置了三十八座,英國雷達站的數量遠遠比不上中國,不過英國有一點有利的地方,那就是國家面積小。因此雷達的佈置密度比起中國還要高,能夠對德軍的飛機進行強有力的偵查。
英國在全面備戰,而德國此時也在籌劃著進攻英倫的行動,大西洋的氣候受到季風影響,只要過九月份之後就會變得十分糟糕,風暴和極端天氣會給作戰行動帶來極大的困擾,因此留給希特勒的時間並不多。大約只剩下兩個月。
德國必須用空軍摧毀英國的防禦體系,並且奪取英吉利海峽的制海權。然後再協助德國陸軍登陸英倫,一切都要靠空軍來實現,這個時候德國上下才真真切切的感到了航母的重要性。
如果德國兩個航母戰鬥群還在,完全可以開到英吉利海峽,制海權唾手可得,如今提爾皮茨號重傷,還要半年時間才能修復,絕對可不能趕上攻擊英國了,而俾斯麥號已經沉沒。這讓德國攻擊的力度銳減,無論是從哪方面衡量讓俾斯麥號貿然出擊都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當然世上沒有後悔藥,德國人也沒有辦變出新的航母來,希特勒只能將希望寄託到了戈林和他的空軍之中,戈林倒是一如既往的自負,他向希特勒保證,光憑著空軍就能夠奪取戰爭的勝利。
為了能夠一舉擊敗英國。德國一共調集了兩千六百多架飛機,其中一千架左右是負責護航的戰鬥機,剩餘的一千多架是轟炸機,從力量對比來看,德國擁有三倍的優勢。
但是這這個優勢絕對不足以幫助德國獲得勝利,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只有三倍的優勢就想要靠著蠻力取勝是不可能的,而且英國除了陸軍飛機之外,還有海軍航空兵,英國本土還有四艘航母,另外光輝號和不屈號也在加快修理之中,到時候超過二百架的艦載機也能夠參加到戰役之中。
這些艦載機並不需要在領空之上和德國拼命,他們完全可以襲擾德國沿海地區。騷擾海上商路,或是攻擊主要城市和工業區;另外英國人還手握雷達這個大殺器,因此兩國實力差距並不是很大,也幸虧當初喬宇沒有將雷達技術也提供賣給德國,不然這次大戰鹿死誰手,真是尚未可知。
到了七月份,德國已經徹底將法國北部佔領,在維希小鎮成立了傀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