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7章 神器,辛亥軍閥,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伊士運河的出口,又能影響到中東,是最理想的戰略支撐點,絕對不能放過,有了喬宇這句話,中國立即向非洲大肆輸送武器。
這一次的武器之中就有107毫米多管火箭炮,歷史上蘇聯是最早研製火箭炮並且大規模用於實戰的國家,在蘇德戰場之上,喀秋莎火箭炮壯觀絢爛的齊射場面完美的詮釋了蘇聯的大炮主義。
中國的軍工企業由於喬宇的指示,也早早的開始了火箭炮的研製工作,並且在三年之前推出了一個相對成熟的107毫米輕型牽引火箭炮,受限於技術水平,準確性和後世大名鼎鼎的神器還有很大差距,但是中國也充分繼承了神器的優良血統,一樣採取十二發聯裝,火箭彈設計為18.8公斤,一個人正好扛一顆,在複雜地形長途行軍也可以承受,正好適合東非高原地形。
另外單個部件重量不超過30公斤,為滿足人背的要求,分解部分在結構尺寸上具備如下特點:上不過頸(便於抬頭),下不過臀(便於跨步),寬不過肩(便於透過),重心貼身(防止扭腰)。
還不客氣的說這就是為游擊隊專門設計的天生神器,東非就是檢驗這種武器的最好場所。(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