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3章 邊境線上的戰爭,辛亥軍閥,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法國只要派出十個師,甚至五個師就能讓德國退縮,現在希特勒手上的力量很有限,而法國人不派一兵一卒進入德國,相反自己用十三個師加強防備,再硬的烏龜殼都有被打碎的一天,法國這是把鴕鳥精神發揚到極致啊,完全是自己欺騙自己!”
經過了幾次的試探,中國的高層對於英法虛弱的本質有了清楚的認識,他們不敢對德國強硬,不敢對義大利強硬,也就別指望著能夠對中國強硬。
“大總統,我看您還不如現在就回北京,主持大軍,立刻攻擊印支三國,將中南半島拿到自己的手中,然後儘快的清洗當地的土著,咱們越是早一點控制南洋,就越能夠佔據主動,有些髒活累活黑活就應該開國的時候去做,後輩沒有咱們這樣的控制能力,而且時代在發展,民族主義也在崛起,往後的事情恐怕就不好辦了!”
喬宇也十分贊同蔣百里的說法,的確開國的一代人必須要儘可能的為後代掃清障礙,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哪怕是因此招來非議,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百里兄,這次巡視不能輕易結束,南邊的事情讓吳桐處理就行,法國已經不足為慮,真正讓咱們擔心的是蘇聯人!”
沙俄這個國家從誕生之日起就讓歐亞兩洲的國家感到了切實的威脅,雙頭鷹對於擴張的熱衷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民族,中國奪回了外東北,又扶持了一個遠東共和國,算是將俄國伸向太平洋的一個頭徹底斬了下來。
但是新一代的沙皇斯大林是絕對不會甘心退縮的,隨著蘇聯的實力提升。中蘇之間的衝突也越來越多,雙方劍拔弩張。氣氛很嚴峻。
專列進入庫倫之後,情況就和內地迥然不同了,這裡正對的並不是中蘇邊境,而是中國和遠東共和國的邊境。
兩國關係並不算嚴峻,相反還十分友好,自從托洛茨基的風波結束之後,遠東共和國的國策就發生了重大變化,主席克拉斯諾曉剋夫想要在兩個巨人之間尋求平衡。自然而然的就要和中國展開合作。
更為重要的是遠東共和國面積雖然不小,但是人口十分有限,加上地處寒冷的高緯度地帶,幾乎什麼都不能生產,支柱產業就是採礦,靠著礦石換取輕工業產品和糧食。
在這個方面中國比起俄國有著太大的優勢,事實上遠東共和國每年要從中國進口數千萬的物資。同時還有數之不盡的物資透過遠東共和國向俄國走私。
在蘇聯目前的體制之下,農村受到很大的壓制,尤其是糧食要優先供應城市,還要出口換取機器裝置,很多農民都生活在溫飽線之上,當然不能就此認為他們就沒有消費能力。相反誰都有一些野路子,只要能把物資運到俄國,就不愁黑市的銷售,這其中的利潤還是十分驚人的。
當然在大戰的氣氛越來越濃烈的世界,中國也絕對不能放鬆。在邊境線上大修國防工事,建立野戰機場。挖防空洞,設立觀察哨這都是不可缺少的行動。
這些工作全部都用苦力來進行,中**隊負責監督,不過很快這個工作就要交給戴笠來管理了,可以想見大量的死亡是免不了的,憑著戴笠的狠毒,這些苦力能有一半生存下來已經算是天大的幸運了。
當然修築國防工事的苦力還不算最慘的,更加要命的是被送到礦場之上的勞工,那些勞工並不歸軍方管理,而是交給了礦場主來管,資本追求的就是利潤,對於這些活牲口是沒有任何客氣的,一個個的壯勞力很快就被耗盡了體力,死在了礦場之上,最後就被拖到了野地裡,餵了惡狼。
那些修建鐵路的苦力還能夠有一個荒土丘,而這些人什麼都沒有,採礦並不是容易的事情,中國雖然在大蕭條之中採購了不少的機器,但是正處在早期積累之中的資本家是極盡節約之能事。
凡事能省就剩,絕對不會多花一個子,勞動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