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5章 授銜儀式,辛亥軍閥,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個人的歷史評價問題,更是涉及到了諸多的部隊內部利益問題。
還有更棘手的問題,比如軍隊是不是設大元帥的軍銜,也就是喬宇的地位如何安排,政府之中的人員是不是參與其中,這些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最終喬宇宣佈退出評銜,同時也要求凡是在政府方面工作的也都退出,這一次的軍隊評銜完全針對現役軍人,其餘人等會按照貢獻大小,設立另一套獎勵體系。
中**隊總數達到了一百五十萬以上,海陸空三軍要平衡,.系和其他派系要平衡,老北洋的將領和後起的將領也平衡,資歷要考慮,功勞更要考慮,甚至地域分類也要注意,南北之間要全面照顧。
操作起來實際上就是一團亂麻,經過反覆思量,喬宇決定將軍設立六個級別,也就是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准將,元帥自然是軍人的最高榮耀,喬宇在設定這個軍銜之後,要求必須有開疆拓主之功的人才能夠擔任,除此之外,不授予元帥。
大將軍銜也不能輕受,必須有過為國而戰的大功,揚國威於異域,這樣才能夠得到大將軍銜,按照這個標準,其實也就是開國初期的將領能夠達到,後期天下昇平以後,想要立這種功勞也沒有機會了。
軍隊系統的主體還是上將,中將和少將,至於准將的問題喬宇原本並不想設立,因為中**隊數量眾多,一旦設立之後,就會造成將軍氾濫的局面,不過總理王永江和顧問楊度力主設立准將,他們的理由很充分,就是這一次是普天同慶,自然要各方都高興,索性就來一個大派送。
喬宇也只好習意,經過反覆的權衡,這一次中國共選出了三位元帥,也就是蔣百里,吳桐韓勇,其實還有其他人條件足夠,比如劉湘石翼,潘文華等等,不過考慮到未來二戰中**隊還要大力參戰,那時候還要有一個更大的酬功行動,暫時就設定了三位元帥。
大將一共選出了十五位,分辨是劉湘、楊森、鄧錫侯、潘文華、石翼、蘇鼎、王懷、劉雲鴻、徐樹錚、張作霖、張孝淮、龍雲、陳紹寬、田頌堯、盧漢。
上將一共三十六位,其中包括王銘章、陸裕光、劉存厚、劉文輝,吳佩孚馮玉祥,張作相等人。
兩外中將還要一百二十人,少將八百五十三人准將一千七百人,這份名單擬定出來,基本上就將中**隊的格局確定下來。
其中元帥和大將都是,系出身其他的將領是很難擠進來的,只有徐樹錚張作霖和張孝淮三人功勞巨大,資歷也比較高,才擠進去至於上將就比較平均,各派系的都有,更多的考慮的就是平衡派系。
而就在中國政府大張旗鼓的評選將帥的時候,中法有關印支三國的談判已經取得了突破,法國人已經同意放棄三國,將宗主權重新交給中國而中國也要將所有的法國俘虜交還。
另外法國還要求中國給予法國半年的時間用來撤出在三國的財產,不過中國斷然拒絕這些財產都是不義之財,哪能讓法國人從容帶走啊,而且中國這一次動用了五十萬人作戰,損耗了超過六億元的軍費,這些中國並沒有向法國索要戰爭賠款,已經算是寬大了,怎麼還能答應法國的要求。
為了能夠讓法國屈服中國將戰俘營開放,允許法國的記者前去採訪,這些戰俘多半都在越南人的看管之下,用來充作苦力,一個個雖然沒死,但是也沒了半條命,這些戰俘悽慘的照片被送到了法國之內。
頓時那些家屬紛紛眼含熱淚,走上街頭,他們很清楚在越南有財產的都是十足的權貴,政府為了這些人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孩子在遠東受苦,簡直是太過分了,他們絕對不能忍受!
民意的巨大壓力終於讓法國政府選擇了屈服,灰溜溜的撤出了遠東,在這個關頭法國人屈服也給中國的評銜大業增加了許多的喜慶氣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