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睽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9節,表哥見我多嫵媚,伊人睽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有人都有著自己的小算計——他家大郎笑言李信不足為懼,在墨盒遲早自取滅亡,誰讓李信是先太子一派呢。而蠻族的右大都尉阿卜杜爾一邊跟程太尉談著兩國和解的事,一邊轉頭在烏桓國埋下了釘子,預防烏桓國和大楚合作。某種程度上,不正說明阿卜杜爾對大楚並不信任嗎?!
程太尉一時間心冷萬分。
他為兩國邊關之事奔波十數年,不知多少人不能理解他。他不過是不想大開戰,不想把戰局擴大。結果這些蠢貨們、這些蠢貨們——兀自讓李信在墨盒茁壯起來!
程太尉一言不發,甩袖快步進屋。
阿卜杜爾略微心虛,知道烏桓國之內亂必然引起了程太尉對自己的猜忌。他自己這種作為,兩面派什麼的,是不太好聽……但是阿卜杜爾轉念一想,重新理直氣壯起來:兩面派怎麼了?烏桓國與自己的領地不相鄰怎麼了?烏桓國可是與左大都尉阿斯蘭的領地相鄰啊!阿斯蘭那貨會管烏桓國跟不跟大楚結盟嗎?
阿斯蘭肯定不會啦。
那麼他阿卜杜爾手伸長一點,理所當然嘛!除了阿斯蘭會覺得他多管閒事,關程太尉什麼事?程太尉才是應該內疚的那個——大楚的安遠將軍跟烏桓國結盟,程太尉可從來沒說過啊!
阿卜杜爾跟進去,如此這般添油加醋地指責大楚毀約。
程太尉氣得已經不想說話了。
他沉著眼,深思自己確實不知道李信在墨盒搞什麼。當今皇帝是好人,好人卻未必當得了好皇帝。譬如面對邊關諸將,皇帝都不召見,還要他們各自為政。李信各自為政起來,就跑去跟烏桓國結盟了。而且是李信自己結盟,都沒帶上大楚玩……雖然這件事上升到國事是很嚴肅很鄭重的一件事,偏偏李信沒有上報。
朝廷不知。
長安不知。
程太尉……自然也不知。
想到李信,程太尉面色更加難看。他讓自己沉住氣,聽阿卜杜爾巴拉巴拉講了不少烏桓國的事。烏桓國是大楚、蠻族的鄰國,雖然只是一個小國,但蠻族也並沒有大意。阿卜杜爾早早留了人在烏桓,慫恿烏桓王的兄弟與烏桓王生罅隙。當烏桓王離開國都去和大楚將軍結盟時,便是叛亂的開始……蠻族自然是不願意旁邊的那兩個國家結盟的,阿卜杜爾雖繞過了阿斯蘭行此招,然程太尉想了想:以他對那位左大都尉的瞭解,那位都尉恐怕根本不會做這種事。所以這事必須得阿卜杜爾來。
現今事情敗露,阿卜杜爾留在烏桓的釘子都被摘了出來。阿卜杜爾很久沒收到來自烏桓的訊息時,大家彼此心知肚明,一般這種情況下,就說明釘子已經凶多吉少。
阿卜杜爾頓時滿腔火意,前來衝程太尉抱怨。
程太尉想了片刻,慢慢道:“大都尉放心。既然是我大楚出了問題……我自然責無旁貸,會親自處置好這件事,給大家一個交代。請大都尉轉告王上,讓王上務必放心。兩國結盟之事,大楚心意至誠,絕不會反悔。我這便啟程返回長安,為王上解決我大楚內部的這個隱患。”
阿卜杜爾微笑:“哦,是安遠將軍嗎?”
程太尉頷首。
阿卜杜爾心中微松,笑意加深:大楚新封的那位安遠將軍,是他們蠻族心頭的一根刺。那根刺直指著他們,虎視眈眈,讓蠻族坐立不安。王上悄悄囑咐過他,大楚規矩繁多,這種將軍,還是交給他們大楚人自己對付便好。
結盟麼……國家這般厲害,鐵蹄威風,誰願意跟大楚結盟呢?
不過讓大楚多挖些東西來,總是好的。
阿卜杜爾迫不及待問:“太尉準備如何對付那位安遠將軍?能夠把他從墨盒撤走嗎?聽說你們大楚現在內亂叢生,你們可以把他派去平定內亂嘛。既然你我兩國要結盟,這種危險角色,就不要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