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章 朱瞻基的抱負,我,大明長生者,歷經十六帝,青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現好像還真如朱瞻基所說,太監沒一個成事兒的。

就連劉瑾那樣的‘立皇帝’,不問世事的明武宗說殺也就殺了,雖然權勢滔天,但並未威脅皇權。

“那也不行。”李青堅持道,“太監……大多心理病態。”

朱瞻基皺了皺眉:“你聽誰說的?”

“我聽……”李青噎了一下:我聽影視劇,歷史上說的。

隨即他醒悟過來,那些可做不得準,至少不能全信,畢竟歷史都是文人寫的,明朝宦官勢大,被黑也屬正常。

不過,明朝的著名太監太多了,也太出名了,李青本能的抗拒。

“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要不你想一個?”朱瞻基道。

李青蹙眉沉思,可想了半天,也找不到更好的平替。

除了太監團體,就只有勳貴、武將能和文官團體抗衡了,勳貴……說句不好聽的,勳貴幾乎已經廢了。

雖然文官集團並未野蠻擴張,但耐不住勳貴不爭氣啊,老子英雄兒好漢的不多,老子英雄兒子的兒子好漢的,幾乎沒有。

而現在,很多都到了第四代了,放眼望去還真沒拿得出手的。

不僅如此,他們非但不能抗衡文官團體,反而有了往官紳發展的趨勢,都想著撈錢,這也註定了無法再靠著他們制衡文官。

而純粹的武將……也不行。

不是不可靠,而是沒那麼多仗可打了。

這也是歷代王朝中後期,文官比武將強勢的根本原因。

見李青不說話,朱瞻基道:“無論是三寶,還是東廠的小林子,亦或東廠的二把手,三把手,他們都乾的很好,且十分忠誠;

青伯,那群文官之所以痛恨太監,是因為東廠監管著他們,並不是太監本身。”

李青沉默良久,道:“要不…就這麼著吧,別再搞什麼改制了。”

“不成。”朱瞻基搖頭,“青伯,你應該看得明白,想要百姓過上好日子,讓大明真正富強,光靠一個好皇帝是做不到的,真正意義上的盛世,需要君臣共治,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

他起身道:“文官團體崛起於唐,昔日,太宗李世民重用房玄齡、杜如晦等文臣,才有了貞觀之治;

今朝,我欲效仿唐太宗,打造一個宣德之治出來。”

見李青還欲反對,朱瞻基直接道:“青伯,你知道因噎廢食這個詞嗎?”

李青:“……”

亂世武將,盛世文臣,這個道理是他自然明白。

的確,為了限制文官,從而限制大明發展,屬於本末倒置。

而為了不讓太監勢大,從而讓文官野蠻生長,也是如此。

李青一番衡量後,最終還是同意了朱瞻基的決定。

“說說你的具體規劃吧!”

朱瞻基點頭:“首先是地方上,太祖建立大明後,在各省設立三大機構,最高官員分別是: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此意為分權,效果嘛……呵呵。”

“從表面看,三個機構各司其職,布政使負責行政,按察使負責刑司法,都指揮使負責軍隊,他們相互沒有關聯,然而事實並不是。”

朱瞻基道:“很多事都要三方合作,比如鬧賊寇、山匪,比如土司動亂,再比如倭寇……這時候,他們就開始相互扯皮、推諉了;

舉個例子,永樂十八年唐賽兒叛亂,若是山.東有一位統領三司,負責全省事務的官員,叛賊不可能做大!”

李青點點頭:“所以你想設定這樣一個官職?”

“不錯。”

“嗯……我倒有一個主意。”李青道,“可以設定一個臨時官職,有中級官員擔任,且擔任此官職的人不固定,時間也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一塊封地,逆襲全靠苟

一品大金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