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章 殿試名錄!,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木易言語,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殿試名錄!

大宋將省試脫穎而出者稱之為貢士,只有透過省試才能有資格參加殿試。

趙構想了解到的是參加殿試的人數,這樣按照三成錄取的比例才能預估最終進士的人數。

而參加殿試的名錄也是他從旁瞭解這些舉子們的途徑,畢竟皇城司已經將大部分人的資料匯總好給到他。

“啟稟官家,此次參加殿試的舉子總計三百六十六人。基本各州府軍監都有人進入,可謂是百花齊放。”禮部尚書劉大中說道。

一般來說,大宋每次殿試人數基本上都維持在三百多人。

按照仁宗制定的參加殿試即可成為進士的規矩,那麼每三年便有三百多名新官員產生,平均每年便有一百多名進士,累計下來十年便是一千多人。

這個數字對於朝廷而言可謂是增加了一千多名官員,而其中真正能夠發揮較大作用的寥寥無幾。

並且這還單單只是進士科的進士人數,還不包括武舉、諸科、制科和詞科等等科類。

加上其他科的話人數至少翻上幾倍。

科舉造成如此多的冗官產生,這也是趙構所言取其中三成的根本之所在。

“嗯,按三成算約一百餘人。既然如此,便按三甲一百人整為宜吧!”

趙構一番話基本上就把這次殿試取進士的人數定了下來。

殿試取三甲源於始於隋唐的科舉考試製度,自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開始,殿試後便按照成績分一甲、二甲、三甲三個等級,合稱三甲。

每個等級的人數不固定,但一般來說一甲人數最少,一甲的第一名便是狀元。

雖然趙構輕飄飄的一句話便砍掉了七成多的殿試舉子,但對於眼下的大宋而言人才貴在於精而不在於多。

“臣謹遵聖諭!”

劉大中雖然也覺得官家大筆一揮砍得有些多,但萬萬不敢忤逆,也只能是順水推舟。

也只能怪這期參加殿試的舉子們運氣不好吧。

趙構拿著劉大中呈上的參加殿試舉子的名錄,一個名字一個名字細細的看著。

突然一個熟悉的名字映入他的眼簾,不由得眉頭一皺問道:“這秦熺可是秦檜公子?”

“啊,這,回稟官家,確實是秦相公子。”

劉大中此時頭冒冷汗,沒想到官家會看得如此之細。

腹誹道雖說現在秦檜已經被官家冷落不得勢,但作為禮部也沒有理由阻攔他的公子參加科舉考試。

“劉卿不必惶恐,朕問問而已。如若有真材實料,考得上進士是他的本事。不過丞相之子參加殿試,這禮部上下可要一碗水端平。”

趙構雖然不太願意看到秦檜之子參加殿試,但如若刻意打壓難免對自己的聲譽有些影響。

他只是擔心考官和監試官會順帶人情,從而影響殿試的公平和公正。

“昔日太祖曾下詔:“自今舉人凡關食祿之家, 委禮部具析以聞, 當令複試。”朕不要求官宦子弟複試,但必須要保證公平。寒窗苦讀不容易,切莫傷了天下寒門子弟拳拳報國之心。”

趙構不忘將太祖當年的訓示搬出來,也是希望以此警示眾人。

雖然到了殿試有了皇帝的親自參與,相對而言公平性會強不少,但以秦檜在朝中經營的人脈,還是難免存在一些疏漏。

並且對於秦檜而言,拿下他只是遲早的事情,並且肯定會牽涉到其家眷。

如若秦熺中了進士,甚至是進士及第,那麼對於將來拿下秦檜而言會多一份風聞壓力。

這些自然是趙構非常不願意看到的,或許秦熺的殿試也是秦檜為了自救的一種方式。

“啟稟官家,臣懇請增加何鑄為殿試之總監試官,讓其全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寒雀行

徐乘

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木易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