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皆為死罪?
木易言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5章 皆為死罪?,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木易言語,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宋以文官共治天下,那麼儒家的那套思維觀念深入人心,自然也深入帝心。
民間對於祖宗家法之類的家訓看得非常重,何況是帝王之家。
因此王次翁也是篤定趙構一定也會堅守太祖之祖訓,而不會輕易殺文官。
“張邦昌是否為文官?陳東與歐陽澈是否為文官?万俟卨是否為文官?靖康之變之時,有多少不識時務,不守臣子本分的文官被殺?王公如若以此為理由,似乎過於牽強。也過於低估了官家之決心!”何鑄正色道。
站在官家的角度,殺不殺文官要看處於什麼局勢之中。
太祖之時安危肯定強於現在,那麼自然要依賴文官治天下。
而眼下危機四伏,一個不小心就會有滅國之險,殺殺奸臣文官,似乎也無可厚非。
如果為了大宋的長治久安,殺幾個文官有算得了什麼。
何況此一時彼一時,太祖的想法和趙構的想法已然有了很大的不同,局勢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太祖是開創基業和開疆拓土階段,而眼下則是受祖宗基業和中興盛世的階段,自然有其特殊之處。
“刑亂世用重典,莫非王公連這個話都沒有聽過不成?特殊之期便有特殊之法,莫要把自己看得那麼重要。這朝廷缺了誰都一樣運轉。”何鑄繼續說道。
王次翁此時已過花甲之年,久居官場而且經歷豐富,學富五車能言善辯,可不像万俟卨之流那麼好忽悠。
因此何鑄不但是曉以大義,更是苦口婆心。
畢竟參知政事入獄,對於朝堂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
一旦處理不好,沒有充足的證據讓當事人認罪伏法,那麼必定會引起百官的恐慌,那麼對朝廷的穩定和中興會產生很大影響。
“本相有何罪,何公可以細細查,但如若查無實據只是風聞奏事,那麼朝堂百官亦是不會答應。汝趙黨僅憑撥弄是非和造謠生事來消除異己,將來朝堂必定會是烏煙瘴氣。想必官家也不會應允你等如此胡作非為!黨爭而已,何至如此?”王次翁言辭肯定的說道。
雖然他知道對方掌握著一定的證據來源,但未必有確鑿的證據握在手裡,不然只需要出示證據即可,又何必說那麼多呢?
雖然說臺諫是可以風聞奏事將自己拿下,並且入獄入刑,但這樣的方式肯定是難以服眾。
如果朝堂之上有不同的聲音出現,甚至質疑此事,那麼臺諫和官家的公信力則是會大打折扣。
而這些,對於以高居參知政事之位的王次翁來說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