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拍手稱讚!
木易言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2章 拍手稱讚!,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木易言語,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拍手稱讚!
“小哥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見識,老伯您老人家有福氣啊!”趙構一邊聽著年輕人的話,一邊對著身邊的老伯說道。
國破山河在,雖然眼下的大宋處於支離破碎的狀態,但這些民眾確實在危難時刻是真心維護大宋,心甘情願付出。
“後,後生就是要多學,多,多做。只是曬鹽太苦,苦了後生啊!”
老伯說著蹩腳的官話,言語之中也是透著些許的無奈,或許這曬鹽之苦不足為外人道,箇中苦楚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明白。
“老伯,都會好起來的!”趙構目光堅定的望著遠方,斬釘截鐵的說道。
與這些普通的鹽農交流之中,才讓他更加清晰的瞭解到鹽農之苦和不易,如若一味盤剝勢必會影響這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此時的他畢竟是微服私訪,並且對於鹽務之整頓還處於設想之中,自然不好過多的談及海鹽採買此事。
小小的一粒鹽,卻是關乎到黎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是關乎朝堂安危的大事。
大宋曾經因為食鹽缺乏或劣質的問題,在許多地方曾為食鹽問題而發生民變,可見鹽務對於朝堂的重要性。
走著走著,便來到了一處正在勞作的鹽田之中,年輕人也停下了腳步。
“大官人您看,這便是用瓊州技藝曬制的鹽田。不知大官人覺得與普通鹽田有何不同之處?”年輕人指著眼前大片的鹽田說道。
“內行看門道,咱這也就是看個熱鬧!不如小哥細細道來如何?”
趙構望著這大一片的鹽田,從感覺上來看,似乎也沒什麼不同,不過他畢竟不是內行,自然也得虛心聽之。
“瓊州製鹽技藝乃是以海水為基料,利用海邊灘塗及鹽泥製成鹽滷,經日曬、風吹使鹽滷自然曬制後便成原鹽。”
年輕人的一番話方才讓眾人恍然大悟,原來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瓊州技藝更多的是以鹽泥為滷。
趙構不禁看著眼前的多片鹽田,有的已經曬製出了原鹽,有的正在翻曬鹽泥,有的正在引海水澆灌鹽田。
似乎不同的鹽田在經歷不同的步驟,這樣便可以保證始終有鹽田在產原鹽,由此迴圈往復繼而生生不息。
“細細一看確實有所不同,每塊鹽田都不同,似乎每個步驟都對應於不同鹽田之上。”趙構根據自己的理解便脫口而出。
“大官人果然內行,正是如此!每塊鹽田依照工序行事,二三十道工序便對應二三十塊鹽田。”年輕人興奮的說道。
對於他們總結出來的曬制經驗,基本上可以算是當下海鹽曬制的最高技藝。
歷朝歷代總結出來的海鹽製鹽技術大致經歷了煮海為鹽、制滷煮鹽、制滷曬鹽等等幾個階段。
而眼下瓊州這個曬制技藝便是制滷曬鹽的階段,比之以往的階段無論是產品和品質自然有極大提升。
“如若用你瓊州技藝,這產量可提升多少?”
看了這麼多,趙構其實最為關心的還是產量的問題,因為這個才是最為關鍵的地方。
無論是鹽池還是鹽井,開採成本高不說並且產量非常有限,低產量的鹽場對於朝廷的支撐作用非常有限。
只有海鹽可以大規模的曬制,但是產量無疑也是個大問題。
“比之鹽城以往技法可增收一倍,其餘各地應該也是相差不大!”年輕人信心滿滿的說道。
年輕人的一番話讓趙構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對於海鹽鹽務的統計十分上心,對於各地的產量也是非常清楚。
兩淮鹽在大宋鹽務產量中所佔比例非常之高,太祖太宗時期在五成以上,後來也在三成至四成之間。
太宗年間淮南境內的海陵監歲產鹽鹽六十萬石,鹽城監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