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6章 皇陵之地,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木易言語,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紹興

永佑陵

宋徽宗趙佶的陵墓。

陵墓東傍青龍山,南接紫雲山,西依五虎嶺,北靠霧連山,築起了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風水景觀。

可見趙構在對於祖宗陵墓之事上顯然是下了一番工夫,永佑陵亦有永世護佑之意。

紹興五年,宣和皇帝趙佶在北狩多年之後,終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於五國城,金國皇帝最終還是將他葬於中原大地。

當時的大宋朝廷為其上諡號聖文仁德顯孝皇帝,廟號為徽宗。

紹興十二年,大宋與金國達成和議之後,雙方便徹底完成所有議和內容。

大宋徹底除蔡州之外所佔州府,釋放俘獲的兩名金國大將和數千金軍俘虜。

而金國則將大宋宗室悉數還朝,其中便包括了趙構生母韋賢妃同徽宗棺槨歸宋。

大宋便將徽宗暫葬於紹興府會稽縣,名曰永固陵後改名永佑陵。

大宋歷朝歷代皇帝的陵墓都在中原,而南渡之後不得已才在紹興選擇作為皇陵之地。

趙構當年曾經將紹興作為大宋臨時都城,並且以“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升越州為紹興府。

紹興之名便是此時得以確立,直到後世。

紹興元年,宋哲宗的原配,紹興皇帝趙構的伯母孟太后在紹興病逝。

按規制首先便是要回中原皇陵安葬,可是當時中原已經被金國佔據,只得先行暫時依照皇陵建制安葬紹興。

“擇地攢殯,俟軍事寧,歸葬園陵”的意思便是,先臨時性的安葬於此,等到將來收復北境之後,再行迴歸大宋中原的皇陵。

而在這些紹興皇陵的祖先們能否在將來回歸中原皇陵,這一切便要取決於趙構能否真正收復中原從而一統華夏。

帝陵本就是帝王崩逝後埋葬之所,陵祭是後世子孫對已故帝王陵寢的祭拜。

一般而言皇帝祭祀皇陵,基本上祭祀時間分為兩類。

一類是在固定的傳統時節去祭祀皇陵,比如正旦、清明、中元等節日,這種時候皇帝偶爾親自去祭拜,大多數時間是遣重要官員去祭祀。

而另一類則是不固定的祭祀時間,如皇帝要自己選擇壽域或者重要的時刻,去巡視時路過對先祖的陵寢進行祭拜。

現在趙構選擇此時祭奠皇陵,便是透過對於祖宗的祭拜來鼓舞北伐計程車氣。

也可以藉此告慰祖先,曾經的苦難和恥辱會在不久的將來得以洗刷。

同時趙構選擇這個時候祭陵除了彰顯北伐之志以外,更有自身對於祖先的尊敬。

同時還是因權力而祭拜,在家國一體的情懷之下,皇帝的先祖自然便是國家的先祖,便更能夠顯示自己的皇帝權威。

因此趙構的祭祖除了表達孝意,尊崇先祖之外,還有強化皇權、彰顯帝位正統性之意。

有了這樣的正統性,便可以讓天下百姓和文武百官清清楚楚的明白,自己才是這大宋唯我獨尊的皇帝。

大宋皇帝躬祭祖陵便是分為三個步驟,即發京、致祭和迴鑾。

首先皇帝決定什麼時候祭拜祖陵,必須要先通知禮部,由禮部選擇陵祭的具體日期及上呈儀注詳情,然後交由皇帝決定何日祭祀。

發京便是皇帝離開宮城,致祭則是皇帝在祭祀官引導下完成一系列之跪拜禮。

迴鑾代表祭拜完成,陪祀的官員候駕回京。

“維大宋紹興十九年,歲次戊辰,初春之吉,永佑祖陵禮成,皇帝命太常卿胡公祀我聖文仁德顯孝皇帝之陵,並告慰趙氏列祖列宗。於紹興十九年二月二日辛卯致祭……”

太常卿作為主祭手捧祭文,鄭重其事的恭讀祭文,誦唱頌歌,以謁陵之禮祭祀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寒雀行

徐乘

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木易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