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1頁,科舉反面教材全解,九月流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44章 考試

沒等多久,蕭景鐸的名字就被唱到了, 他應聲上前, 禮部官員確定了他的身份和名碟後, 就讓他去旁邊搜身。其他幾位官員仔細搜查了蕭景鐸的衣物袖口, 確定沒有紙條刀具等物後, 才點頭讓他入場。

貢院裡極為寬敞, 東西兩側各有一條長廊,他們這些應考舉子就坐在長廊下答卷。考試持續兩天, 每日考兩科, 待晚上考完後才許出門, 中午是不允許學子出入的, 而禮部偏偏還不供飯, 換言之,舉子需要自己準備乾糧,如果舉子自己願意,就是將鍋碗、膏燭等烹飪之物帶來禮部也不干涉。

因為科舉開了沒幾年, 每年的考試科目和流程並不固定, 去年朝廷上吵了快半個月, 終於將今年的考試形式定了下來, 除了前幾年的詩賦、帖經、策論, 今年還加了雜文。

雜文考試還是第一次出現,沒有人知道具體要怎麼考, 只知道要寫一篇雜文,以文辭通順、形意上等為佳。朝廷臨時的變故讓蕭景鐸這一屆的考試叫苦不迭, 突然添了一門考試,來不及準備是其一,最要命的是連往年的範例都沒有,這要如何考?

但不管學子們私下如何吐槽,啟元九年的科舉還是如約而至。主持考試的禮部侍郎照例勉勵了一通,就讓禮部官員給諸位學子下發試卷。

科考共持續兩天,第一天考詩賦和帖經,第二天考雜文和策論,每天的第一門考完就會休息,以供學子調整及吃飯,或者做飯,第二門考完後就可以離場。離場後學生可以自去休息,禮部不會幹涉學生的去向,只要第二日依時到場,並透過禮部的身份核查和搜身即可。

第一場的試卷已經發到學生手中,蕭景鐸拿到試卷後先是從頭瀏覽到尾,試卷中要求作詩兩篇,賦一篇,詩賦的主題也中規中矩,具是寫景言志。

這倒不難,此時寫詩之風大盛,就是路邊的黃口小兒也能隨口誦出幾句名詩來,蕭景鐸雖不敢說出口成章,但是寫幾篇格律工整的詩賦還是不在話下。

蕭景鐸擬好粗稿,沒怎麼修改就謄到試捲上。也因得如此,蕭景鐸落筆算是極快的,等蕭景鐸放下筆後,周圍人都露出驚嚇的神色。

這麼快?

蕭景鐸並不在意自己給周圍人造成的壓力,因為許多人還沒有考完,蕭景鐸並不能離場,他只好坐直了身體,腦中默默構思明日的雜文。

詩賦是科舉的一個人篩選條件,文筆不行的人在這一關就會被刷下,若是詩賦不合格,接下來幾場的試卷都不會有考官看。詩賦是第一道關卡,對文采要求極高,但是對蕭景鐸這些想要做官的學生來說,詩賦只是基礎,帖經不足掛齒,真正考驗功底的,乃是策論,以及不知道要如何出題的雜文。

策論共有五道,放在最後一門,是選官最後也最重要的篩選關卡。策是引經據典或者考量時政,需要對具體的問題作出回答,論則是對歷史事件、人物作出評價。五道策論涉及軍政、兵法、農事、醫藥、水利等許多方面,不到最後一刻,根本猜不到朝廷要考校什麼。所以策論只能靠平時的積累作答,同時這也是最彰顯文章功底和政治素養的一門,這才是為官的關鍵因素。

在蕭景鐸思索的途中,陸陸續續有考生放下筆,等最前方案臺上的香燒完之後,禮部侍郎就宣佈停筆,此時有人從最前方出發,按序收走學生的答卷。

第一場考完了,考生們總算可以鬆口氣,也能拿出乾糧來調整一二。此時蕭景鐸才發現,居然還真有考生支起鍋來,用膏脂煮飯。

他好笑地搖了搖頭,就沒有再做理會。

下午考帖經,所謂帖經,就是將大經裡的某一句話貼住一半,剩下的讓學生默寫,或者給出完整的一卷話,讓考生解釋句義。這實在沒什麼難度,蕭景鐸從小背醫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巫山不是雲

枝玖

宦官駙馬是竹馬

任逍瑤

清風追愛

浪花裡的白

他的觀賞魚(骨科H)

柏依

除了我,他們都有劇本

君汐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