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甄嬛傳》之保護費
蘆芽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4章 《甄嬛傳》之保護費,快穿之每個世界我都要豔壓女主,蘆芽短,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宜修將康熙帶到她京郊的那處莊子時,已經是烈日炎炎了。
康熙的幾位年長一些的皇子見康熙下了馬車一刻都不停歇的繼續往裡走。
都紛紛規勸他,先休息,休息好了再去也不遲。
但是,康熙面對這種可能流傳千古的功績怎麼可能壓抑的住內心的衝動。
所以大手一揮,讓大家克服一下炎熱和疲累。
國事為重!
之前,宜修在他面前多次說起時,她將她說的全當成了孩子的玩笑話。
幾千年都沒能解決的問題,怎麼可能從一個孩子手裡改變。
但是,耐不住她的纏磨。
他只好派了人去檢視。
這一看還得得了,雖然那時候地裡的莊稼小麥還沒成熟。
但是,據他手下的人說。
整整齊齊的六塊地,對比下來一目瞭然,
一塊比一塊麥穗大。
只有一塊是例外。
最後一塊地較之第一塊地,麥穗大了一倍不止。
康熙為此粗算了一下賬,在北方,麥黍稷的產量一般為畝產兩石。
那宜修改良後的麥種當真如此神奇的話那就是畝產四石。
也就是七百斤。
最主要的是她有這方面的天賦,他完全可以給她批塊地方,讓她改良黍稷慄的種子。
如果這些種子都能有較之以前兩倍有餘的的產量。
他只要一想起這樣的結果,渾身就激動的顫慄。
糧食啊,一個國家一個王朝一個家庭的基礎啊。
這還不算,畢竟小麥的種植只能佔比所有種植土地的三成。
宜修另一個莊子裡的水稻才是重中之重。
想到水稻,康熙不免想起宜修說的,對於水稻的改良宜修是在他改良後的御稻米的基礎上改良的。
據江蘇那邊的官員上報說,御稻米產量最高時達到了畝產914斤。
按宜修這個改良程度改良後畝產那最起碼在一千五百斤以上。
小麥和水稻的產量有這樣大幅度的提升。
那大清治下的所有人民,他完全可以做到讓他們不因飢餓而死。
甚至大膽預測一下,不但可以杜絕飢餓而死的人,而且他們其中的大多數人勉強還可以混個溫飽。
這樣的政績,縱觀歷代王朝,哪一任皇帝做到過。
可是他康熙做到了。
這是這麼了不起的政績。
他在皇帝這個位置上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當到了地方一看,康熙被這樣沉甸甸的景象震撼了。
他胸腔裡的豪邁之氣幾乎要噴湧而出,他不是一個五穀不分的皇帝。
相反,為了能讓百姓吃飽飯,他做了不少的工作。
下旨在黃河下游一帶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他還多次親臨現場指導與監督。
為對付蝗災,他帶頭研究了一套可行有用的滅蝗技巧。
歷朝歷代,哪一位皇帝沒想過控制天氣。
可是他知道這不可能。
既然天氣無法控制,他就建立了“晴雨錄”,做到了預防天氣。
他還改良了稻種, 御稻米是幾千年來,產量最大的水稻稻種。
如今,宜修出現了,打破了他的記錄,可是他很高興被打破。
他大清的子民終於可以吃飽飯了。
幾位皇子還不知道眼前的麥地意味著什麼,可是康熙帶來的幾位農官幾乎瘋了的一樣趕到地前。
手小心翼翼的撫上麥穗,虔誠的像是撫摸著什麼稀世珍寶。
不,這比稀世珍寶還珍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