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0節,一生餘得許多情,錦繡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育小學,建在窯洞裡,入校的都是前線將領子弟和抗戰烈士的遺孤。”
阿繡一愣:“你去過陝甘寧?”
“當然,我在那裡呆了整整一年。”
“為什麼會去那裡?”
愛德華感慨道:“我第一次來到中國是十年前,那時我對這個古老的遠東國家瞭解還不深。起初我的目的地是上海,只是想抱著旁觀的態度研究沿海實業救國運動熱潮,然後我認識了康雅晴女士,她是我真正認識中國的一把鑰匙,她指引我真正融入這個國家的生活。我在北平住過三年,就在北大西南門外的海淀路上,我開始學習中文,試著接受中餐,和中國人打交道,這是一段很有趣的經歷。”
“後來我被調回國內結婚生子,可我仍然惦記著這個遠方的國家,又找到了機會成為了戰地特派記者回到了這裡,這一次,我親身經歷了北平的一二九運動,你聽說過嗎?”
阿繡點頭,這是兩年前的事了,適逢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前夕,為了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北平數千學生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聲勢浩大,反響轟動,可惜遭遇了當局鎮壓,傷亡慘重。
學生,向來是一個國家最熱忱,最正義,最無畏的群體,也是最單純,最無助,最孱弱的群體。縱使是以卵擊石,縱使是無知無畏,可如果一個國家的年輕人都冷漠沉寂,都不奮起反抗,這個國家的前途和未來又在哪裡?
“這場運動給帶來很大的震撼,我在事前參與過地下組織策劃的會議,也在事後收留過被通緝的學生,幫助他們奔赴延安。我開始思考,一個國家中,為什麼執政當局對外國侵略不聞不問,而一個在野的臨時政權卻可以這樣憂國憂民?為了這個答案,我再次找到了康雅晴女士,在她的介紹下,我訪問了延安。”
阿繡輕聲問:“這個答案你找到了嗎?”
“當然。”
愛德華點頭笑道:“在延安,我看到了這個國家未來的希望。”
他一邊整理著手中的訪問材料和照片,一邊道:“我這次回國,就是希望能將我在陝甘寧的見聞整理編寫成一本書籍,讓世界都瞭解到這個紅星照耀下的遠東國家,正在以怎樣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在抵抗那樣可怕的敵人,這是一場偉大的戰爭,這是一個不屈的民族,遠比歐洲的騎士精神還要讓人欽佩。”
在這場戰爭中,他已經看到了結局。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民族是不會被戰勝的。
“謝謝您能這樣說。”阿繡沉默了片刻,問道:“我可以幫你做什麼嗎?”
“這真是太好了,我正愁沒有人可以幫我整理這些手稿,不過,你懂英文嗎?這些資料實在是太混亂了......”
阿繡淡淡一笑:“是的,打字機我也會使用。”
愛德華欣喜:“天哪,你一定是上帝派來拯救我的天使!”
兩人就這樣熟稔了起來,多年駐外文員經歷,讓阿繡應付起助手的工作得心應手。之所以幫助愛德華,一方面她感動於他對於中國的熱愛與支援,另一方面,她也想透過他的見聞來了解,西北邊的延安究竟是怎樣的世界,這些年來華永泰過的又是怎樣一種生活。
在船上的時光是極其無聊的,除了幫助愛德華整理資料,阿繡也在努力忘記離別的愁苦,與前路的迷茫,靜下心來思考著接下來的打算。
自從巴黎回到香港,一切就像失控了一樣,接連不斷的發生,遇見千代子、王維國先生遇害、自己的身份暴露...一連串的變故如同命運不可抗拒的手,把她推著走到了今天。
霍錦寧和華永泰都在第一時間,盡最大努力保護她,將她送出國,遠離那些事端,然而國內的事情遠遠沒有結束。
正如歐陽長亮所說,即便她與千代子不是同謀,和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