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節,一生餘得許多情,錦繡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12章
停止內戰後的第七個月, 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炮轟宛平城, 二十九軍奮勇抵抗, 血染平津,無數軍人永遠的長埋北平城下, 包括一千餘名年紀不足十六歲的軍訓團學生。
7月29日,曾經號稱與北平共存亡的軍隊撤離,日軍開進了這座古老的城市, 京津淪陷。
多災多難的六朝古都,再一次落入敵手。
訊息傳到法國巴黎中國使領館時,王國維先生舊病復發,當場昏迷。
八月,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 以利於長期作戰, 爭取國際同情, 中國軍隊在上海主動向日軍發起反擊,淞滬會戰打響。
九月,國聯於日內瓦舉行大會, 王維國等中國代表在會上發言,呼籲國際制裁日本, 贊同者寥寥。
十月, 國聯大會透過遠東顧問委員會提出的建議書,邀請成員國中的九國公約簽字國儘早開始按該公約的規定進行磋商,解決遠東軍事問題, 調節中日矛盾。
會議暫定於十一月份,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
王維國先生本定為出席會議代表的人選之一,可因經年奔波勞累,積勞成疾,他患上了嚴重的肝病,加之早年舊疾復發,難以支撐,不得已暫辭國聯職務,告假回國。
回國途中病情惡化,被迫滯留在香港,入住聖瑪麗醫院治療。
“抱歉,王維國先生明天要動手術,醫生囑咐病人今天需要靜養,不宜接受採訪,請見諒。”
會客廳裡,歐陽長亮對幾位記者公事公辦的宣佈。
阿繡也道:“等手術結束,王先生的身體好轉後,我們會第一時間安排再次採訪的,各位請回吧。”
幾位記者只能收起了相機和筆記本,無奈告辭。
《新報》的英國記者同歐陽和阿繡依次握手,遺憾道:
“我對王先生聞名已久,既然王先生身體不適,那麼我們也不好勉強。請替我轉達對王先生的問候,希望他明天手術順利,早日康復。”
阿繡頷首:“一定。”
自從王維國到達香港入院治療,慕名而來拜訪的人和採訪的記者絡繹不絕,可王維國如今病痛難耐,連坐起身子都十分吃力,實在不方便見客,只能靜養。
於是這段時間所有的外來訪客,都由阿繡和歐陽接待,如今二人是先生的左膀右臂。
兩人一同送走了記者,對視一眼,不禁都是長舒了一口氣。
“上海那邊今天傳來的訊息如何?”阿繡問。
歐陽表情沉重的嘆了口氣,“不好。”
中日雙方不斷在上海投入兵力,已鏖戰兩月有餘,傷亡慘重,形勢極其不樂觀。
“比利時方面是否有新進展?日本方面有沒有確定參會?”
阿繡搖頭。
兩人相對苦笑。
又是糟糕的一天,這樣的日子不知道已經過了多久。
他們雖然人已回國,但工作還在繼續,王維國在病榻之上仍然心繫即將召開的國聯會議,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已代替他回南京述職,爭取第一時間瞭解上海最新戰況。而留在香港照顧王維國先生的阿繡和歐陽,主要負責整理上海方面的戰情戰況,再發電致比利時參會代表,以求在會議上為中國爭取最大利益。
阿繡不是不想回上海,可現在半個中國都烽火連天,上海更是處於交戰前線,全面封鎖,她根本無法回去。況且如今姚韻怡夫人身在印尼孃家,王維國先生身邊無人照料,她實在放心不下。
確定回國之時,她就已經去信霍錦寧,但信寄出去就如石沉大海,再無訊息。
她心急如焚,卻終究只能枯坐靜待。
去年末,碧雲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