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8章 221【反應各一】,重生野性時代,王梓鈞,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解釋什麼?我又沒犯罪,誰也沒理由抓我!”牟其中自信滿滿道。
夏宗偉建議道:“姐夫,不如你也去讀mba,躲在學校裡避風頭,公司的事情可以交給我處理。”
牟其中笑道:“學校裡的那些教授,根本沒資格教我,我去教他們還差不多。”
“唉!”夏宗偉只能深深嘆息。
年輕時候的夏宗偉很清秀漂亮,她此時才26歲。未來,她將跟著牟其中一起坐牢,出獄後也一直幫牟其中打官司,苦苦守候姐夫十六年,反倒是她的姐姐跟牟其中大難臨頭各自飛了。
……
海爾。
張總只大略掃了一遍《工商時報》,然後該幹嘛幹嘛。他不太懂什麼叫mba,但他有資格去mba班當老師,他借鑑日企而打造的oec管理模式,足以作為中國mba的經典教案。
今年全國所有的大型企業,都在趁著良機大肆兼併,海爾同樣如此,幾年時間就兼併了18個瀕臨倒閉的國企。
但海爾並非鯨吞,而是細嚼慢嚥。
先兼併一兩家企業,派三個人過去分管運營、質量和財務,把海爾的oec模式移植過去。初步消化後,再兼併一兩家企業,如此迴圈,迅速壯大。
宋維揚也想這麼搞,但時機還未成熟。
等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那才是真正大展拳腳的時候。跟索羅斯一起玩期貨股票,賺的只是快錢而已,真正的企業家如果能預知金融風暴,目光肯定會盯在那一堆將死的企業屍體上。
……
北海爾,南容聲。
容聲,也就是未來的科龍、海信,如今正在籌備上市,即將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在港城上市的鄉鎮企業。
《人民x報》、《經濟日報》和《工商時報》是潘總每天必看的報紙,即便忙著上市也不會落下,因為這三份報紙會透露出很多政策資訊。
對於那篇報道宋維揚的文章,潘總只掃了一眼,並未放在心上。
容聲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擺脫地方政府的控制。跟競爭對手海爾比起來,容聲的生產管理更加粗放,專門盯準了鄉鎮和小城市客戶,同時準備投資10億元在日苯打造研究中心,打破外國技術對中國冰箱行業的壟斷。
海爾做的是管理和售後,容聲做的是精準市場,並尋求技術上的突破。
至於mba什麼的,容聲暫時用不上。
……
萬向集團。
魯總看完《工商時報》,又找人詳細諮詢,立即拍板說:“今年要引進3到5個mba人才,使用人才方面,萬向只能走在前面,不能落在後頭!”
魯總是農民出身,少年時代最大的夢想是當工人。早在1969年,他就帶領6個農民,集資4000元辦起了公社農機廠,現在已經發展成大名鼎鼎的萬向集團。
80年代的時候,萬向集團的大部分管理層都是農民。他一邊把農民改造成現代企業員工,一邊引進人才,現在每年至少要招幾十個大學生。這種情況到2001年發展到頂峰,那一年,萬向集團引進了3名院士、15名國外專家、7名博士及博士後,27名碩士,近300名大學生。
魯總不管什麼是mba,他看重的是人才。既然《工商時報》說mba牛逼,那就大力引進mba人才,反正招賢納士不會錯。
這才是真正睿智的農民企業家。
……
不同的企業和老闆,有不同的反應。
而大部分國企老總的反應是:無動於衷——mba關我屁事啊!
許多國企的中層幹部,則看出了另一層意思:中央這是要在國企發展人才戰略,還說要在明年搞什麼國企管理人員的mba專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