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卿還成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四章 雲君志向遠大,重燃2003,長卿還成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80年代是一個神奇的時代,科技的圖騰,逐漸從奔湧的鋼水和轟鳴的萬噸水壓機,變成了指甲蓋大小的晶片。

不得不說,我們國家,卻在這個時代落伍了,並且隨著摩爾定律而越落越遠。”

桃乃穆香內伸出手去,輕輕拍了拍他的膝蓋,“廣勇君,你以前給我上經濟史的時候說過,經濟發展是存在客觀規律的。

華國要想突破計劃經濟的桎梏,就必須要暫時犧牲一些產業的發展。”

當初石廣勇在早稻田上課的時候,就提出櫻花國要想實現經濟的再次增長,必須得轉型發展的去庫存去產能,舉的例子便是華國的改開。

而桃乃穆香內因為其專業,對華國的半導體行業發展,也是很有了解的。

和很多人的印象中不一樣,華國的半導體產業起步並不晚。

在一眾回到新華國的黃昆、謝希德、王守武、高鼎三、吳錫九、林蘭英、黃敞等半導體前輩大師的帶領下,華國半導體產業從建國之初開始蹣跚起步。

不得不說,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華國的電子產業幹得非常不錯,四機部成立的兩年後華科院就研製出了65型接觸式光刻機。

桃乃穆香內在讀書的時候就非常的吃驚,華國竟然在1965年就有了光刻機!

而那時候asml還沒誕生,而八九十年代光刻巨頭尼康也剛剛進入光刻機領域,而美國,也開始搞光刻不久。

65型光刻機研發成功後,華國並沒有停止腳步,1978年美國推出世界第一臺商品化的投影光刻機——dsw4800,3微米制程,而僅僅兩年後,清華大學也同樣推出自己的投影光刻機,精度同樣達到3微米。

可以說,在光刻這個領域,華國在那個年代是緊跟世界前沿的,比新羅、夷洲島都要領先10-15年。

這些技術是無數滿腔熱血的科研人員,硬生生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靠拼命取得的突破,有力保障了‘兩彈一星’等一批重大軍事專案的電子電路和計算配套。

然而問題來了,擁有如此卓越技術儲備基礎的華國半導體行業,又是怎麼在短期內便陡然衰落下去的?

這讓當時正在唸書的桃乃穆香內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她遇見石廣勇,嫁給他成為人妻,在兩人日常交談中,她才想明白這個道理。

華國的半導體產業,成於舉國計劃體制,但是,問題恰恰也出在了這裡。

華國的學研產模式師從紅色巨熊,習慣於透過運動式的集中攻關,來突破某一項技術。

這種舉國體制不能說有錯,起碼在軍工領域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兩彈一星,只需要考慮晶片可不可靠,而從不考慮良品率和成本。

但是這一套放在民用晶片上,卻根本行不通。

軍用晶片,成本高一點沒關係,速度慢一點沒問題,質量差一些不要緊,只需要解決‘有’的問題即可。

但這三點卻是民用晶片的命脈。

只有在電路設計、晶圓廠製造、封裝測試等各個方面都精益求精,才能生產出市場能接受的晶片。

這個加工工藝和生產流程,就像老鋼廠工人看一下鋼水顏色就能判斷溫度一樣,充滿了很多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技術訣竅,完全是經驗的積累,而不是你集中幾千人攻關就能解決的,只能在無數次的生產中慢慢摸索出來。

可是華國軍用晶片領域那一點點的需求,根本無法支援晶片大規模生產。

華國半導體學界靈魂人物王守武,在改開之前的一次科技發展座談會上發言說:

“全國共有600多家半導體生產工廠,其一年生產的積體電路總量,只等於櫻花一家大型工廠月產量的十分之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謀局者

蝸牛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