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6頁
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76頁,重生之鋼鐵大亨/官場之風流人生,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崛起之後的日本,在亞洲的資本輸出以及產業轉移方向,主要都在東南亞地區。也是從亞洲金融風暴起,日本的廠企,與包括華商在內的其他亞太投資商,都主要將目光轉向中國。
十二億人口對這個國家而言,多少有些不堪重負,但對於投資商而言,則意味著充足的廉價勞動力資源跟潛在的廣闊市場。
在看到中國經濟持續強勁增長的勢力未減之後,海外很早就有經濟學家對中國市場提出著名的「一億人」理論:認為只要中國十二億人口裡,哪怕在經濟持續增長之後僅產生一億富裕人群,市場規模也將與當今的第二經濟體日本接近。
在充足的廉價勞動力資源背後,中國有著完善的教育體系,以及五十年來一直努力前進的工業程序,使得中國青年一代的勞動者幾乎都有著極高的產業素質跟適應工業化社會的能力。
在投資商裡,要說對中國經濟發展研究透徹的,主要還是日韓及東南亞的華商為主,也包括臺灣地區的廠商。
過去臺灣地區的投資商受海峽兩岸緊張關係的影響,對內地的投資幅度一直都很有限,但在受到亞太金融風暴的摧殘之後,臺灣地方當局也被迫放開對內地投資的限制,投資額從去年起也開始激增。
沈淮、熊文斌等人,也早在亞太金融風暴前期,就認識到亞太產業二次轉移的問題,在招商引資工作更是積極主動走出去。
到九八年時,梅溪新區諸多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都基本建設成熟,外圍的機場、鐵路、港口、高速公路也都形成大配套,沈淮在梅溪及新浦又極注重抓軟環境建設,這兩年來招商引資的成績也就格外的突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