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夾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節,80年代廠區生活,南瓜夾心,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會有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孫母讓孫駢早上了學,因為孫家兄妹小的時候外面世道混亂,孫母怕女兒受欺負,正好她女兒也聰明,就想著和大兒子一起送去學校,好讓他們兄妹相互之間能有個照應。
今年兄妹二人一起從初中畢業,女兒考上了縣高中,大兒子則馬上就能入廠工作,如果在加上丈夫有可能官升一級,孫家今年就能稱得上是三喜臨門。
越想越開心的孫母將炒菜裡剩下的肉片往孩子們那邊送了送,順手夾了一筷子的孫駿一邊嚼肉一邊說道:“唔……小妹,哥今天要和爸去廠子那邊,你去學校的時候就順便把我的畢業證一起拿回來吧。”
“哥,你還去廠子那邊幹嘛?”快速解決掉一晚稀粥的孫驥一邊讓姐姐幫自己盛第二碗,一邊有些疑惑的問道。
“昨天去報名的時候手續沒帶全,老爸讓廠辦那邊先把名報上,今天過去補手續。對了媽,我一寸照片放在哪裡了?”
忙忙碌碌的一個早上,孫家人今天統一出門。
當孫駢走出樓梯口的時候,就在樓角的轉彎處,一位個子高高瘦瘦,面板略黃梳著一對麻花辮的年輕女孩已經等在了那裡。
看見孫駢出來,女孩笑著向她揮揮手,孫駢見狀不由得加快腳步,向著那個女孩的方向小跑過去。
“海薇,又麻煩你等我了。”
站在樓角等孫駢的女孩聞言露出一口白牙笑盈盈的回道:“沒事,時間來得及。咦,你哥哥怎麼沒過來?他怎麼往廠區那邊走了?”
“噢,廠子招學徒,我哥要去報名,他的畢業證我幫著領了。海薇咱們走吧,早點去早點把東西領回來。”
與孫駢說話的這位女孩是她的好友,名字叫做徐海薇,與孫家兄妹是同班同學,家更是隻與他們隔了一棟家屬樓。
徐海薇的父親是電廠電器車間的工人,母親就是昨天請孫駢吃雪糕的那位商店的售貨員許阿姨。
當初電廠的新福利房還沒有建好,孫家一家人疊羅漢一般的擠在一間三十幾平的老式一室一廳的時候,徐海薇家就住在他們家樓上,兩家的孩子一起上學一起放學,女孩們一起玩鬧男孩們一起打架,雙方之間的關係都非常要好。
所以今天要去學校領取畢業證,多年的默契那都不用說,小徐同學直接就在樓角等到了孫駢。
小姐妹倆有說有笑的沿著蜿蜒的板油馬路一路向下,這條瀝青撲成的馬路是家屬區與廠區的分界線。
馬路的一側電廠佔了半座山的面積,廠區被高高的圍牆包裹起來,牆外側刷著白漆,牆上每一段都用大大的紅字寫著各種標語比如:實現四化,振興中華。
在比如:安全源於時刻警惕,事故來自麻痺大意。
廠區內燒瓶形狀的煙囪高聳入雲,嫋嫋的白煙青雲直上,而不遠處一座座廠房與輸配電塔鱗次櫛比,將電廠產出的電能從這裡運輸到市內市外,城裡鄉下各處的變電站。
而另外一側,同樣佔據了半邊山的家屬區則是條理清晰分明,山腳下地勢最為平坦的位置上,修建著廠職工子弟小學、中學還有幼兒園,與學校相鄰的就是電廠醫院,醫院旁邊則是小廣場,廣場西側的位置修建著一座全部由水泥鋪面的,地坑樣式的籃球場。
與電廠醫院一條小路相隔的有七、八棟紅磚修建起來的三層筒子樓,那些樓已經很老舊了,就算在筒子樓裡面也能算得上是最老的一批,據說是當年電廠初建的時候,與第一號機組同一時間一起建造的,而那已經是建國之前的事情了。
那些紅磚筒子樓是第一批電廠職工的家屬樓,後來隨著廠子擴建工人越來越多,家屬樓一批又一批的蓋起來,這裡就成為了單身職工的宿舍樓。
緊挨著那些紅磚筒子樓的是四、五十棟五層高的單元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