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章 你管這叫罷官?(三更到,新年妙),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承認,他真的動心了。

什麼江山朝廷,什麼輔國治民……哪裡比得上跟這麼一個可人兒說說話,談談心。

有個小曲是怎麼唱的……面對面的坐著,我還想你。

沒錯,就是那種感覺,明明四目相對,互相看著,可是心裡頭還是裝滿了小佳人。

楊榮幾乎是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勉強抵禦住了誘惑。

而且他很快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作為大明賦稅最重的一個府……沒有之一,大明朝廷極端防備蘇州。

通常蘇州人是沒法進入戶部的,而且派往蘇州的官吏,也多是和當地沒什麼瓜葛,為的就是順利徵稅。

楊榮就利用了這點,他先是和朱高煦合作,推行借貸,贏得一部分百姓的支援。

隨後就公佈可以用寶鈔抵償田賦。

雖說他沒有直說廢除火耗,但既然准許用寶鈔,要是收火耗太過分,大可以把糧食換成寶鈔,交給朝廷。

這樣一來,蘇州當地的官吏收入銳減。

最重要的財源沒了,訊息公佈的第二天,蘇州府衙,一個人都沒有。

官吏悉數請假,只留下楊榮一個人。

雖說大明朝不缺當官的,但楊榮只是個內閣學士兼任蘇州知府,他沒法調動這麼多人填補缺口。

被逼無奈,楊榮只能宣佈,給蘇州官吏也增加津貼,大約相當於俸祿的三成。

這下子才有人回到府衙做事。

楊榮也學聰明瞭,他果斷提拔了幾個聽話的小吏,授予權柄。

又懲辦了幾個刺頭兒。

恩威並施,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才算勉強把國策推了下去。

蘇州的問題解決了,松江、常州、鎮江,也都迎刃而解。

這幾位內閣學士本事能力過硬,又都頂著聖旨來的,還是南直隸,天子腳下,儘管阻力重重,但也都算有個不錯的結果。

“回陛下的話,蘇松常鎮四府累計發出寶鈔貸三千萬貫,僅僅是利息稅一項,就有九十萬貫……這還只是小頭兒,寶鈔推行,商賈往來方便,增加的商稅何止百萬。”

夏原吉侃侃而談,“浙西遭了水災,朝廷調撥糧食,又鼓勵百姓,改種桑樹……進展神速……漢王殿下過去兩個多月,已經有五十萬畝的田地,改種桑樹。如果一切進展順利,明年可多增加三十萬匹絲綢,能拿到海外出售,一匹綢緞至少在十五兩以上,差不多又是五百萬兩銀子!”

夏原吉一路算下來,朱棣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強烈。

其實老夏還有一項沒算,那就是超發的寶鈔。

這一項絲毫不少於增加的稅收。

而且由於很隱蔽,不易覺察,用起來十分順手,朱棣表示相當滿意。

戶部這一關算是過了……緊接著是刑部,眼下刑部還在處理李至剛的案子,牽連進去的官吏何止百人,又有地方大戶。

“回陛下的話,刑部堅決肅貪,絕不手軟。”鄭賜信心滿滿,介紹了所辦的幾個大案,朱棣也無話可說。

工部、兵部、禮部、督察院、大理寺……所有的衙門,都對朱棣有所交代。

很快最關鍵的部分也就到了。

“陛下,吏部奉旨京察,考核百官……朝堂官吏,多數都能恪盡職守,為國為民,不敢有須臾懈怠。臣考核百官,見上下一心,頗感欣慰,有臣子如此,何愁大明不興?”蹇義說到了這裡,話鋒一轉,“只是也有些臣子,雖然大義無虧,但過於懶散,不拘小節。頻頻請假,懶散怠惰。又在官署吃喝下棋,敗壞風氣。而且還冒支數萬貫寶鈔,都用來採購食物香料……凡此種種,臣以為按照京察規矩,不得不如實上奏,懇請陛下決定去留。”

蹇義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敢這麼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