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棣現在是咬牙切齒,同時又熱血沸騰……那些無恥的東西,竟然連父皇都騙。不過對自己來說,也是個好事。

糾正父皇錯誤,完成父皇未竟事業,光大基業……不正是自己的使命嗎!

朱棣看了看群臣,接下來該怎麼辦吧?

朕已經不承認殿興有福了,該輪到伱們了。

此時徐景昌沒有急著說話……他不急著說話的原因也很簡單,學問不夠了。為了打這一仗,他臨時充電,背了一些東西,接下來再讓他長篇大論,甚至擔負起推翻殿興有福論的使命,那就有點難為人了。

此刻文臣之中,也有明白人。

只可惜六部尚書沒人願意出這個頭兒,陳瑛倒是有心,可他肚子裡的墨水也不夠……就在這個關頭,通政使解縉向前邁了一步。

“啟奏陛下,臣有話說!”

只是這一個舉動,所有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而且其中不善的眼神居多……解縉啊解縉!

你這個濃眉大眼的,終於要背叛士林了嗎?

只見解縉緩緩道:“陛下,臣遍閱史料,發現太祖皇帝當初接受儒臣建議,推行殿興有福,也是由於天下初定,還有數百萬蒙古人、色目人混居中原。為了安撫人心,收拾局面,讓天下儘快安定,休養生息,才提了出來。如今過去了這麼多年,天下混一,萬姓一家,早已不分彼此。陛下聖睿,繼承大統,正是秉持太祖之意,為大明定下萬世不拔之基業的關鍵時刻。所行所為,理當秉持太祖皇帝之意,也要推陳出新,拿出更讓人心服的東西。這是臣的一點愚見,還請陛下明察。”

不愧是大才子,這貨直接把殿興有福說成臨時措施。

既然是臨時的,就可以更改,而且還是為了萬世不拔的基業。朱棣想拒絕都不行了。

此刻朝臣們或是惱怒,或是鄙夷,又或是羨慕……總而言之,五味雜陳,看起來宋濂等前輩搞出來的殿興有福保不住了。

問題是會用什麼東西取而代之?

這也是朱棣要問解縉的。

“解學士,你說要推陳出新,到底需要怎麼做?可有心得體會?”

解縉遲疑少許,道:“臣以為大明正統,乃是驅逐胡虜,恢復中華。這事毋庸置疑。但是大明又該承襲哪一朝的法統,臣卻是沒有主意。”

此刻的解縉面對的也是當年朱元璋同樣的難題,國家總不能憑空冒出來吧?

就在這時候,徐景昌來了精神,全面工程他幹不了,但是出點主意還是能做到的。

“解學士,難道我大明一定要承襲前朝法統嗎?”

解縉一愣,“定國公,水有源頭樹有根,華夏興替也是一脈相承啊!”

徐景昌笑道:“解學士,你學問那麼好,秦朝又是從哪裡來?”

解縉稍微遲疑,立刻明白過來。

“秦始皇一統六合,掃清寰宇。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稱為始皇帝。莫非定國公覺得,我大明可以效仿?”

徐景昌淡淡一笑,“這我說不準,不過我想著大明開國功臣,北伐大都,恢復華夏。此功勞該不亞於一掃六合啊!”

解縉思索了一陣,點頭道:“確實如此……只是秦朝自秦國而來,我大明太祖皇帝,卻是布衣起家!”

“沒錯,就是布衣起家。這才是我大明最難能可貴之處。”徐景昌笑道:“不光是太祖皇帝,中山王,還有開國功臣大將,他們幾乎都是出身貧寒,而就是這樣一群普通百姓,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壯舉,青史之上,正要大書特書啊!”

大明來自普通人。

這個說法,讓解縉為之一振。

真是好一個定國公,你真會見縫插針,為了你爺爺的名聲,你也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