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之內,兩次考試。
雙倍機遇,試問誰能拒絕?
因此各省舉子,紛紛進京。
這裡面就有人生活困窘,路費艱難,因此偷摸寫稿子賺錢……尼山鴻儒會的故事,就是這幫人出了大力氣,用心補全的。
其中幾個高手,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實現了二創超越原著的偉大成就。
他們已經將兩千年的歷史,都囊括到了尼山鴻儒會的體系中。
一句話,沒有尼山鴻儒會的歷史,就是不完整的歷史。
當然了,有人願意為了恰爛錢什麼都寫,也有人憤憤不平。
比如從浦江來的舉子鄭秀。
不久前,他在激烈程度僅次於江西的浙江鄉試當中,考中了第五名,成績相當了得。
這還不打緊兒,鄭秀長得很秀氣。
他身量雖然不高,但是面白如玉,五官精緻,穿上了裙子,都能當女裝大佬。
要知道長相在科舉當中,尤其是殿試,很佔便宜的。
就比如排名第三的探花,就要求有一副過人的長相,不能說帥的驚天動地,初具人形的肯定不成。
科舉是朝廷的掄才大典,選出來的人才也是國家體面,長得不好看,說句不好聽的,都影響國家形象。
像徐景昌那種,高高瘦瘦的,就很佔便宜。
當然了,以他現在的名聲,別說殿試了,就連秀才都考不上。
除了徐景昌這個型別,鄭秀這種就屬於第二檔次,也是有相當優勢的。
學問好,長得好!
這還不打緊兒,熟悉鄭秀的人還知道,人家根基深厚。
在鄭家的祠堂,有一副太祖皇帝御賜的“江南第一家”牌匾。
鄭氏規範,因為非常符合儒家教化的要求,得到了廣泛推崇,許多人家,都藏了一份,按照上面教導子弟,也想和鄭氏一樣,子孫後代,不斷蟾宮折桂,金榜題名。
有了這些又是,大傢伙都說鄭秀是今年的大熱門,不是狀元,也是探花郎。
因此有不少人都聚集在一起,他們詩詞唱和,交流八股,砥礪學問,好不快活。
但隨著尼山鴻儒會的說法廣為流傳,又是南孔進京,這些讀書人就沒法安靜做學問了。
鄭秀的一個同鄉,就忍不住抱怨,“我今天剛剛經過長興侯的府邸,發現那邊正在趕製一批漢白玉的神像,正是開國功臣的,其中中山王徐達排名第一,那個神像,栩栩如生,好不威風。”
鄭秀緊皺眉頭,卻還是說道:“中山王確實開國名將,人品功勞,無可挑剔,給他建廟塑像,也是理所當然。”
同鄉卻是一聲長嘆,呵呵笑道:“鄭兄怕是不知道,那邊不光有塑像,還有人在跟過路的宣揚,說是武人收復北平,驅逐胡虜,是所有人的大恩人。尤其可惡,他們說是武夫保衛了文人高高在上的地位,不然還要繼續當大元朝的狗奴才。”
一聽這話,好幾個讀書人就黑了臉。
他們年紀都不大,剛剛中舉,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哪裡聽得這種話,因此無不怒火填胸。
鄭秀同樣憤怒,但他還能控制得住。
“說就說吧,我們是來應試的。先考中進士,入朝為官,然後才能諫言君父,匡扶社稷。”
大傢伙耐心聽著,雖然心裡頭不服氣,但也覺得有道理。
“誰讓咱們沒權呢!忍著吧!等咱們考上了進士,當了官,就好了。”
可也有人不愛聽,出言諷刺道:“當了官,有了榮華富貴,就更捨不得仗義執言,到時候還不是奸佞說什麼就是什麼。”
這話激怒了這些年輕讀書人。
什麼意思?
瞧不起誰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