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高熾沒有在山東留太久,隨後就攜帶著衍聖公孔彥縉返回了應天。
他是真的說到做到,將小傢伙交給了太子妃張氏,並且囑咐張氏,要當成自家孩子照顧,寧可委屈了朱瞻基,也別委屈這孩子。
張氏白了他一眼,“你啊,心都是黑的,才這麼大就給弄到京城,背井離鄉的,也不怕被人戳脊梁骨。”
她說著,把孔彥縉抱在了懷裡,突然臉色一變,不由得道:“怎麼這麼輕啊!咱家兒子這麼大的時候,可跟個肉滾子似的,沉著呢!”
朱高熾無奈苦笑,“你好好照顧他吧,養得胖胖的,也不算咱們虧待孩子。”
張氏用力點頭,朱高熾又去找徐景昌。
分別這段時間,他就是往來奔波,而徐景昌這邊,卻是埋頭搞建設。
他在朝陽門裡,闢出了好大的一塊地方,一座衍聖公府邸,一座大明皇家圖書館,在朝陽門外,還弄了一大塊土地,是準備籌建學堂的。
徐景昌一直擔心古代受限於建材的問題,施工進度可能很慢。
但是當他真的督造一個工程之後,發現滿不是這麼回事。
就拿大明的建築來說,普遍以磚木為主,框架結構都是木頭的,而這麼木材並不是隨便堆在一起的。
而是有著嚴密的規矩,比如長寬的比例是多少,開孔多大,直徑多粗……這是一套複雜的體系,存在於每個木匠的心裡。
也就是說,只要按照規矩做出來的木製零件,就可以隨意組裝在一起,典型的代表就是斗拱結構。
徐景昌驚訝地發現,在大明朝建房子,居然和搭積木差不多,十分有趣。
只要把地基弄好,可以很快修建完畢。
哪怕是奉天殿那麼大的工程,全力開動,半年之內,就能弄完。
當然了,有一個前提,就是需要有足夠的材料。尤其是那種幾十年,上百年的大料。昂貴的金絲楠木,一根柱子就要一萬兩白銀。
偌大的奉天殿,還真就是金玉堆砌的。
“孔府修建起來不難,倒是圖書館,為了防止火災,最好純用磚瓦石材,不用木料,也不油漆彩繪,需要的時間久一些……對了,孔府有什麼書籍沒有?你沒弄過來?”
朱高熾哼道:“我倒是想弄,孔家也要有啊!”
“他們聖人之家,還沒有書籍?”
朱高熾無奈道:“他們家倒是有不少田契、借據,堆了好幾個屋子,最老的都能追溯到隋唐。”
徐景昌大吃一驚,隨即道:“這麼說,還是文物了!一定要給我弄來,我以後專門建個博物館,展覽這些東西,讓老百姓時刻記著孔家的大缺……大恩大德。”
朱高熾心說論起壞水,還是伱多,這是一定要讓孔家身敗名裂啊!
“表弟,現在孔家的事情,只是個引子,袁綱拿到了王命旗牌,整個山東都有一場疾風驟雨啊!”
徐景昌也嘆口氣,“不是有,而是已經來了。”
說著,徐景昌拿出了一份急報,遞給了朱高熾。
太子殿下慢悠悠回京的路上,袁綱就已經動手了,他這個山東巡撫,御賜王命旗牌,在整個大明朝,都能算是獨一份。
眼下巡撫還沒有形成定製,是十足的欽差,大明朝第一個掛巡撫銜的人,居然是懿文太子朱標……隨後不斷有重臣去地方辦差,也會掛巡撫頭銜。
事情結束,就返回京城,並不在地方長留。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現在的巡撫比起明朝中後期形成定製的巡撫,還要可怕許多。
更遑論朱棣還賞賜了王命旗牌,五品以下官吏,生殺予奪,只在一念之間。
說袁綱是山東的土皇帝都差不多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