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收個過路費也就是了,能有幾個錢?
可真正置身碼頭,朱棣猛然發現,自己想的單純了。
此時的天津,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
而徐景昌就是最大的功臣。
他到達北平之後,就剷除了許多走私商賈,殺得血流成河……但是徐景昌並沒有切斷雙方貿易,相反,他在大寧設定了榷場,變走私貿易為正規貿易。
這下子一來,情況就發生了很大變化。
因為正規貿易開啟,許多商賈都爭相趕來,一個不可避免的情況就出現了,那就是內卷!
茶葉、絲綢、棉布、瓷器、鐵器……這種草原百姓需要的商品,一下子豐富起來。
而草原這邊,能拿出來的商品,除了牛羊馬匹之外,再無其餘。
生意沒有持續兩個月,粗略估算,大明就從草原方面淨賺了十五萬兩。
別說朵顏三衛了,就連之前和徐景昌商定貿易的阿魯臺也受不了了。
這也太誇張了,兩個月就流失這麼多錢,一年就要損失百萬兩。
要不了幾年,就會把草原的金銀吸收一空。
到時候就真的只有南下搶掠一條路了。
沒辦法,誰讓你們大明太能賺錢了。
對此徐景昌是半點不意外,要是連做生意都贏不了,那還玩個屁啊!
不過這麼下去顯然不是辦法,必須拿出策略,平衡貿易。
而辦法也早就押在了徐景昌的案頭。
朱棣想起來了,“定國公,朕北上之前,你似乎透過了不少令子,就是在佈局這事吧?草原物產匱乏,正常的貿易他們根本賺不到,就只有靠著朝廷恩賞。朕也不只是花錢,有些時候,也是沒有辦法。”
朱棣還在努力證明,他不是個敗家子。
徐景昌也敢真的問罪,只能把自己的辦法說了出來。
首先第一條,這個貿易量一定要大。
這也是徐景昌前期慫恿商人內卷,拼命壓價的原因……哪怕少賺點,也要把貿易額推上去。
因為只有貿易額度上來,物資多了,包括普通百姓,也能喝到茶磚,用上鐵鍋,才能讓整個生意不可逆轉。
不然的話,只是少數頂層享用,就算停了榷場,影響也不會那麼大。
“欲擒故縱,這不是兵法上的招數嗎!”
徐景昌點頭,“陛下聖明,商場如戰場,說的就是這個……貿易的大門開啟,韃靼部也沒法抗拒大勢,偏偏他們又損失大批的金銀,堅持不下去。這時候咱們的機會就來了。”
“什麼機會?”
徐景昌笑道:“大批採購!臣已經安排了商賈,每一段時間,就去草原採購。主要是牛羊馬匹,各種物產,有什麼要什麼。”
朱棣笑道:“這也不錯。就是唯恐他們沒有這麼多產出,滿足不了你的胃口。朕幾次出征塞外,蒙古諸部的百姓,其實是很窮的。朕心裡有數。”
徐景昌笑道:“他們拿不出來這麼多產品,大可以簽訂約書,讓他們按照咱們的需要,增加生產啊!”
朱棣眉頭一皺,“什麼意思?”
這時候朱高煦笑道:“父皇,你還記得孩兒在浙西,救濟災民的時候,就是簽了改稻為桑的約書,要保證他們的糧食,百姓才會安心種桑養蠶。”
朱棣大驚,“怎麼?這一招也能用在蒙古諸部上面?”
朱高煦點頭,“都是一樣的道理,有什麼不行的?我們和草原諸部牧民簽了約書……他們生產出來的牛羊,我們全都要。如果遭災了,沒法如數交割,我們也可以提供低息,甚至無息貸款,讓他們渡過難關,只要來年能還上就行了。”
朱棣聽得眉頭緊皺,大惑不解,“你們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