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高煦最初想從城裡招募工人,但是很快他就放棄了……城裡確實有善於紡織的工匠,但是這些工匠普遍都在自家幹活。
說白了,就是家庭作坊。
有的只有一兩架織機,多的三五架。
母親帶著女兒幹,或者婆婆領著兒媳婦忙活……她們紡織,男人幫著採買絲線,出售絲綢。同時在打點零工,或者開個小鋪子。
雖說算不算大富大貴,但是供應一家的生活,絕對沒有問題。
讓他們進作坊,去跟成百上千一起織絲綢,那是想也不要想!
能當小老闆,憑什麼進廠擰螺絲啊!
古往今來,道理都是一樣的。
朱高煦不得不把心思放在農村,希望招募農民……然後朱高煦就徹底玉玉了。
因為招募農民的難度,遠在市民之上,老百姓根本不願意。
“是你開的錢少了吧?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個道理你不懂?”朱棣幽幽道。
朱高煦哼道:“父皇,你說的容易,要給多少錢?我能賺多少?你總不能讓我賠錢吧!鄉下的百姓,不管有田產的,還是沒田產,只能租種土地的。他們都把種田視作正途,當工匠是逼不得已,是下等人乾的。”
朱棣眉頭微皺,思忖道:“種糧能吃飽肚子,絲綢可不能填肚子,也有這麼一說。”
朱高煦氣哼哼道:“明明是窮苦百姓,還非要說什麼父母在不遠游,他們連村子都不願意出。我想招募女工,麻煩更大了,說什麼男女授受不親,女人應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還有人造謠,說我要騙女人去秦淮河當妓女……父皇,我堂堂一個親王,被汙衊成了開青樓的,我冤枉啊!”
居然如此!
朱棣怒目圓睜,“誰說的?誣陷皇子,怎麼不抓起來?”他轉頭看向徐景昌,“你不是管著錦衣衛嗎?老二受了委屈,你不幫他出頭?”
徐景昌兩手一攤,“陛下,臣是愛莫能助。”
“為什麼?難道你不願意?”
徐景昌老實道:“不是不願意,而是做不到,畢竟監獄就那麼大,除非您再給我增加一百倍的監獄,才能裝下說閒話的人。”
朱棣瞠目結舌,忍不住喃喃道:“竟然會這麼多?”
徐皇后好奇道:“老二,既然這麼困難,你又是怎麼湊夠那麼多工匠的?”
朱棣也盯著自家老二。
朱高煦嘆道:“這事還多虧了表弟,他辦的學堂,培養了許多工匠……再有接下來太湖發大水,浙西幾十萬人流離失所。我下去和老百姓談改稻為桑,順便招募了不少人,有男有女,他們都在我的紡織作坊乾得很好,現在也收入頗豐,比一般的農戶富裕。”
徐皇后不由得問道:“既然日子過得好了,想必以後招募工匠,不會那麼難了,你也算是苦盡甘來。”
朱高煦苦笑著搖頭,“母后,事情哪有那麼簡單,我算是看明白了,那些士紳地主,巴不得把老百姓拴在鄉下,根本不許他們出來做工。表弟要乾的事情,分明是虎口奪食。”
朱棣頗為驚訝,“竟然如此?徐景昌,老二說的可對?”
徐景昌點頭道:“漢王殿下看得很清楚……臣本以為人人愛財,誰都想發財,能多掙一點,有什麼不好的。可漸漸的,臣明白過來,有些老百姓,他們並不是這麼想的。因為出來賺錢,那是要承擔風險的,至少要離開鄉村,進入城鎮,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空間,失去宗族親友的庇護,他們不敢。再有,許多老百姓乾脆就相信命!”
“命?”
“對,有些人就是,自己是受窮的命,一輩子勞碌,一輩子受窮。瞎折騰沒用,還不如老實認命呢!”
朱棣深吸口氣,搖頭苦笑,“朕若是認命,只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