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徐景昌這話,成功讓對面九卿齊齊瞪圓眼珠子,而勳貴這邊,成國公朱能,魏國公徐輝祖都傻傻看向他。
還能這麼操作?
徐景昌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總能拿出看似石破天驚,又莫名符合邏輯的說辭。
就像裁汰一些衛所,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了。
不裁撤根本不行。
土地已經被衛所長官侵佔了,根本收不回來。
而且就算玩命收回來了,想要招募軍戶,也是不可能的。
當初朱元璋為了減輕邊防壓力,是向軍戶徵收了兩倍田賦的,民戶交一斗糧食,軍戶交兩鬥。
稅賦沉重,還要上陣打仗,正常人誰願意當軍戶嗎?
除非國初那種,大規模的俘虜,還有色目人,蒙古人,將他們編成軍戶,安插進衛所,這才順理成章。
到了現在,你想滿世界抓人,等著天下大亂吧!
做不了就是做不了。
所以夏原吉等人就想借機削弱軍戶,裁撤衛所……這種事情,朱棣都擋不住,也無從反對。
眼瞧著文官就要得分,可徐景昌奇兵突出,他拿出了軍隊來源這個關乎國本的問題,還拿南北榜做例子,朱棣幾乎一下子就接受了。
這話不能更有道理了。
軍隊的來源不能越來越窄,必須廣泛起來,這是大明朝的根基。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當兵,該怎麼辦?
徐景昌給出的答案是武學。
老百姓不願意投軍,又怎麼辦?
那就提高武夫待遇,就類似秀才一樣。
他前面提出了南北榜,讓這個說法變得更容易接受了。
朱棣是越琢磨越有道理。
“徐平章,此事萬萬想不通!朝廷沒有這麼多錢,根本不行!”蹇義果斷拒絕。
徐景昌笑呵呵道:“蹇天官,你這是承認養那些秀才很花錢了?”
蹇義氣得翻白眼,“這根本是兩件事,你不要胡扯!”
徐景昌道:“我怎麼是胡說?伱看啊,廢除衛所,將土地收歸朝廷,編戶齊民,變軍戶為民戶。朝廷多了多少田,增加了多少民戶……肯定會有數目的,總不能裁了衛所,然後衛所的土地不翼而飛吧?這是說不通的。戶部能增加多少收入,夏尚書沒有一筆賬?朝廷把增加的收入拿出來,按照各省的人丁,分配士兵員額,然後再設立武學,確定徵兵數額,擇優進入武學……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
這玩意當然不難,可問題是這麼幹了,那武人豈不是和文官平起平坐了?
孔聖人被拉下馬,現在又輪到了所有士大夫,果然退了一步,就會得寸進尺,以至於難以收拾……徐景昌的套路大傢伙也算是看透了,但偏偏就沒有什麼應對的辦法。
武人這邊,在場只有兩位國公,成國公朱能心思單純一些,本以為必定會損失許多衛所,現在莫名將損失的利益拿回來,還能增加武學,優待武學士子,比肩秀才。武人這邊不但沒輸,還有賺頭兒,他自然是欣喜若狂,大呼定國公英明。
徐輝祖看得比朱能深多了。
他發現這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向各省分配兵馬數量,又設立武學,吸引人才。這一套下去,其實損失最大的還是世襲將門。
只不過這種長遠的事情,朱能未必看得明白。
徐輝祖心裡明白,也不會說出來。而且徐家也不在乎這種事情。
徐景昌就不用說了,徐欽也考上了探花,註定了要走未曾設想的道路。
徐輝祖跳出來,勇於任事,他也只是想在朱棣那裡刷點好感,他不求立多大功勞,只求自己別給徐家下一代拖後腿。
所以他沒有理由反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