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些,反而更容易賣高價。畢竟你也不會因為價格低廉,就買好幾本論語放在家裡,完全沒有必要。

所以說任何看似很顛覆的技術,都很難做到一經推出,就風靡天下,摧枯拉朽,淘汰已有的東西,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就像是電動車,其實很早就出現了,只可惜敗給了油車,兜兜轉轉一百多年後,才靠著技術突破,捲土重來,異軍突起……

活字印刷就是這樣,很早被髮明出來,中間沉寂相當長時間,最後才取而代之。

但不管怎麼說,朱高燧這小子有些本事,愣是如期把書籍刊印出來了。

徐景昌接在手裡,仔細看了看,“紙張有些發黑,沒捨得用好紙?”

朱高燧點頭,“我想用好的,只怕朝廷出不起錢。”

徐景昌又看了看,“印刷還挺好的,圖形很清晰,殊為不易啊!”

朱高燧道:“這都是你收攏的那些年輕工匠,他們聽說是給普通百姓免費發放,都很賣力氣,連軸轉,晝夜不歇。務求精美,便宜,要讓鄉親們拿到實惠。”

徐景昌頓了一下,也就明白過來,自己從去年開始,就收攏流民青年,教導技能,現在看來,是開花結果了。

如果是那些念四書五經出來的讀書人,他們寧可去當私塾先生,也不會進印刷廠當工人。只有自己培養出來的,才能不辭辛苦,老實聽話。

“你對工匠們好點,要是有什麼不好的話傳出來,你別想去我那裡招募人才。”

朱高燧翻了翻白眼,“還用你說,我對他們不好,二哥就挖我的牆角了。他往外放貸,還要籌備紡織作坊,成千上萬的織機,缺了人才,誰給他幹活?”

原來這兩頭豬還在競爭啊?

徐景昌鬆了一口氣,情況還不賴。

“可以了,告訴朱勇,近日就可以動起來,凡是進京交割錢糧的百姓,都贈送書籍三本。”

沒錯,是三本書籍!

這裡面有一本簡本救荒本草,裡面蒐集了南方常見的六十多種野菜,算是百姓最常見的。包括一些有毒的野菜,需要進行處理,才能食用,方法也都寫上了。

另外一本,就是解縉編的小冊子,主要介紹各個方面的常識。

至於第三本,就是一部陽黃曆。

這個東西很不起眼,許多年輕人都忘記了還有這麼個玩意,只有上了年紀的,還喜歡買一本日曆,掛在家裡頭。

其實仔細翻看,這個日曆還挺豐富的,裡面不光有日期,還有些生活常識,農曆節氣,宜忌的事項。

可別小看這東西,放在古代,簡直就是一本生活寶典。

華夏大地,自古以來就是農耕社會……農耕社會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時間節氣……如果有一點點錯誤,就會影響收成。

如果收成不好,就可能交不上田賦,吃不飽肚子,連續出錯,就可能造成災荒,流民遍地,絲毫馬虎不得。

因此歷代都設定欽天監,觀測天象,測算曆法……然後每年都把新的歷法送去民間。

地方官吏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勸課農桑。

所謂勸課農桑,就是根據時令節氣,進行農業生產。

除此之外,還有婚喪嫁娶,破土動工,等等事宜,都要選個吉日吉時,也都是從曆法上面來的。

毫不誇張講,這個曆法就是老百姓一切生活的準繩,作用之大,簡直超出後人的想象。

假如你手裡有一本曆法,又恰巧認識幾個字,周圍十里八鄉,想要選個結婚的好日子,都會過來請教你。

別的不說,一罈子好酒,一顆大豬頭是少不了的。

這可是身份地位,知識學歷的象徵。

馬老漢代表鄉親,將田賦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