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一章 新任通政使(新年第一更),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禮滾蛋了,讓解縉接禮部尚書,大傢伙也只會感嘆這孫子運氣正好。

可是從正三品的禮部侍郎,平調正三品通政使,這事情就大了。

這已經不是超擢的問題,而是相當於拜相了!

咱就這麼說,六部尚書裡面,除了蹇義和夏原吉,任何一個接任通政使,都算是升官!

通政司在徐景昌的努力之下,已經成為了不折不扣的怪物,權柄極重,實力極強。方方面面,幾乎無所不管。

徐景昌到底是勳貴的底子,不是科甲正途,他有優勢,也有劣勢……但是換成一個進士出身的官員,坐上通政使寶座,就能利用同科、鄉黨、師生、姻親……種種關係,編織一張彌天大網,徹底坐實宰相的身份。

好容易拿下了徐景昌,又來了一個更難纏的,這可真要命了。

朱棣想了想,心中也有了計劃。

他把目光放在瞭解縉身上。

“解學士,伱怎麼看?假如讓你接替通政使,可能做好?”

解縉慌忙躬身道:“回陛下的話,臣並非徐通政,通政司也不是中書省,臣不過是侍奉君父,為同僚跑腿,斷然不敢有任何奢望。至於說什麼藉著通政司,恢復相權,那更是無稽之談。皇明祖訓放在哪裡,哪個膽敢違背?”

朱棣臉上含笑,對於解縉的謙卑非常欣慰。

這人就是需要摔打,當初那麼恃才傲物的大才子,現在也學會低頭了。

“既然如此,就由解學士接任通政使吧……你和定國公妥善交接,確保朝政執行順暢,朕也可以安心了。”

朱棣根本沒給群臣發表看法的機會,直接一錘定音。

由解縉接替通政使一職……朝會結束,群臣散去,各自憂心忡忡,夏原吉主動找到了蹇義,事情弄成這樣,你這個吏部天官要負責任。

其次,咱們必須想個辦法,拿出一個章程,不然後患無窮。

和他們惶惶不安相比,徐景昌和解縉這邊,就顯得和諧多了。

他們倆坐在值房,徐景昌拍了拍自己的椅子,笑道:“下次我就要坐在你的位置上,你坐在我的位置,咱們主客易位,朝局變化,也真是有趣啊。”

解縉慌忙道:“位置或許可以換,但是此心不能改。”

說著,他站起身,一躬到地,“徐通政,無論如何,下官都一心聽從調遣,唯命是從,如果有半句謊言,天打雷劈。”

徐景昌大笑,“解學士,你這麼說就錯了,我要是貪戀通政使的權柄,我就不會輕易交出來了。你坐上了通政使的位置,就要有你的想法,按照你的意思去辦……我們是朋友,可以商討事情,交流心得。我們不是主人奴僕,更不需要馬首是瞻。”

說實話,徐景昌的表態,有點大出預料。因為在官場上,我提拔了你,那就是比父母之恩還大的知遇之恩。

你就要唯命是從,敢不聽話,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可徐景昌不一樣,他覺得誰都有自己的心思,自己的利益,你不能要求別人,處處都聽你的,只要在大的方向上,彼此可以協調,能夠相互配合,不至於背後捅刀子,就已經很不錯了。

還要什麼腳踏車啊!

他這種程度的放權和寬宏大度,讓解縉感激涕零,甚至足以抹掉當初放園藝假的仇恨。

“徐通政,生我者父母也,提拔信用我者,通政也!知遇之德,天地之恩,下官真不知道怎麼報答你!”

徐景昌笑了,“解學士,你也知道,我這個人報仇不隔夜,雖說有所準備,但你也應該知道,拋開一些不好說的事情,光是稅制改革,還有寶鈔這一塊兒,我就幫了夏原吉那麼多。這個混賬東西,侃侃而談,貪天功為己有,實在是可惡,如果不給他點厲害瞧瞧,此恨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