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陛下,要不宮裡頭也設定個採購點,定期給陛下采買些野菜,換個口味?”

朱棣毫不猶豫答應,“這個主意好,回頭就讓御膳房安排。當年皇考就經常唸叨,他在外面流浪的時候,吃了什麼東西。五弟,你還記得不?”

朱橚笑道:“怎麼不記得,父皇說他在破廟裡面,吃了點鍋巴、爛菜葉、酸豆腐煮的湯,還說那是多少年,吃過最好吃的東西。取名叫做珍珠翡翠白玉湯。過去我還不信,可是被髮配雲南之後,有幾次沒有吃的,是那邊的鄉親接濟小弟,給我弄了一碗菌子湯,那個鮮美,簡直這輩子都忘不了。”

朱棣感嘆道:“你這幾年受了苦,俺四年來,也是出生入死。咱們也算是能體會父皇的苦心了。只不過下面的孩子們就不行了。宮裡定期採買野菜,讓太子,皇孫,全都嚐嚐,知道咱們老朱家是怎麼打下這麼大基業的!這萬里江山,著實不容易啊!”

徐景昌在旁邊聽著,心情大好,讓朱大胖子和黑小子吃點野菜,憶苦思甜,也算是挺好的教育。

要是以後給叫門戰神也定期來一頓,那就更好了……

或許我可以運作一下,幫黑小子挑個靠譜的媳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只不過自己都沒想過成親的事情,現在替黑小子打算,實在是早得過分了。

徐景昌胡亂盤算著,朱棣突然道:“徐景昌,朕看你也該跟著嚐嚐,好能體會中山王當初的不容易。”

徐景昌哭了,我體會那個幹什麼?

我也不想打仗,我也不用當皇帝,表率天下。

你總要允許一些人吃喝玩樂,不思進取……如果這個大明朝,必須有些紈絝子弟,那為什麼就不能是我?

“陛下,咱們再說說這個萬年曆吧,其實這東西用處太大了。百姓耕田種地,婚喪嫁娶,從年頭到年尾,都離不開黃曆。有了這個,就能把握農時,準時耕種收穫,好處不言自明。”

朱棣頷首,“這事朕已經知道了。我華夏上國,自古以來就在曆法上面,頗有心得。周遭藩屬小國,都會請大明賜下曆法書籍。沒有大明賞賜的歷書,他們簡直活不下去。”

說到這裡,朱棣眉飛色舞,十分驕傲。

曆法屬實是中原王朝的寶貝,就拿朝鮮來說,他們每年進貢,最希望得到的賞賜,不是金銀,也不是絲綢瓷器,反而是最不起眼的歷書。

因為編寫曆書需要長時間的觀測,還要不斷修正,才能保證準確無誤。

偏偏朝鮮沒有這方面的人才,不靠著上國恩賞,就真的只能喝西北風,連泡菜都吃不上。

要是知道他們子孫的德行,乾脆就別給他們曆書算了……徐景昌心思微動,要不自己跟通政司打個招呼,讓解縉把曆書這一項抹掉算了。

誰能想到,用這麼簡單的辦法,就可以拿捏宇宙大國。

成了,就這麼幹了!

徐景昌最得意的還是最後這一本通識……這是他提議解縉編寫的,也是這三本書中,內容最豐富,涵蓋最廣泛的。

從家國天下,到如何打官司,如何納稅,遇到了財產糾紛,該找誰做主……可不要小看這些東西,對於大多數百姓來說,他們從出生到死亡,幾乎都沒有離開過村子。

不識字,也沒有外面的資料。

他們知道的,只是口耳相傳的東西。

人們對自己不瞭解的事情,又通常會有恐懼,牴觸的情緒。

因此老百姓不知道朝廷,只知道村子裡的鄉紳耆老,遇到了事情,只能求助宗族,藉助宗法解決問題,也就順理成章了。

解縉編的這本通識,倒不是說就能擊敗根深蒂固的宗法體系,讓老百姓有更好的選擇……只是說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教化百姓,普及知識,有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