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一章 佛門考試,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老大,眼瞧著永樂元年就過了,劉家港那邊的船隊都快弄好了。眼瞧著就要下西洋,我們這邊根本沒時間培養人才……老大,你還有心思跑出去射箭,你想氣死我們啊!”
朱高熾問了幾句,這才弄清楚事情。
他忍不住道:“表弟,你想想辦法,我很相信你的……好主意沒有,壞主意總還有的,說出來,咱們參詳。”
徐景昌翻了翻白眼,他剛剛屬實在思考這事情。
“正好太子殿下來了,你能上書陛下,免了姚少師的左善世不?”
朱高熾一愣,左善世是僧錄司的官,負責執掌天下僧侶。姚廣孝輔佐朱棣進了應天之後,就理所當然坐上了左善世的位置,成為天下僧人之首。
朱高熾不解道:“你要免了姚少師幹什麼?試問普天之下,還有比他更懂佛法,更德高望重的人嗎?”
徐景昌哼道:“正因為他德高望重,才必須把他拿下。”
朱大壯想了想,好奇問道:“賢弟,計將安出?”
徐景昌道:“只要姚少師在,針對僧侶的考核。就必須他說了算。這讓我們很難辦。”
朱高熾這才明白了,“賢弟,你是打算換個聽話的,對嗎?”
“不對!”徐景昌斷然道:“我只是推薦更能領會佛法奧妙的。”
……
“陛下,姚少師年紀大了,又負責教導太子,參贊機務。事情繁多,勞心勞力。恰逢寺廟整頓,公務陡然增加幾十倍之多,為了照顧姚少師的身體,還請陛下暫且免去姚少師僧錄司左善世的位置。”
解縉躬身諫言道。
朱棣略沉吟,也就點了點頭,“好吧,朕也不忍少師辛苦,就準了你的諫言……只是這個位置如此重要,除了姚少師,還有誰能接任?”
解縉忙道:“回陛下的話,臣這裡有兩個人選,其一是給事中王衡,其一是國子監司業韓道遠。”
朱棣問道:“他們的人品學識如何?可能擔當大任?”
解縉道:“王衡學問篤實,人品端正,於孔孟之道,頗有見地,所著文章,頗有韓昌黎的遺風,是了不得的人才。”
朱棣點了點頭,“那韓道遠呢?他又怎麼樣?”
“回陛下的話,韓道遠本來在江西為官,因為政績卓著,才調入京城,此人安貧樂道,灑脫泰然,雖古君子不能及也!”
朱棣一聽,哈哈大笑,“照你這麼說,他們倆豈不是誰都可以勝任了?”
解縉忙道:“一切還請陛下定奪。”
朱棣看了半晌,最後還是圈定了王衡,“就選他吧。韓道遠這人朕也記下了,以後有更適合的位置,就留給他。”
解縉拜謝皇恩,這才下去。
當王衡的任命公佈出去,稍微知道他的情況的,全都傻了,朝廷這是瘋了嗎?怎麼任命這人主管僧錄司?
就算要整人,也不帶這麼玩的。
王衡這人學問是很不錯,但他嚴格算起來,屬於儒家的偏門……他不太認同朱子之學,甚至也不贊同天人感應那一套漢儒學問。
他名字當中的衡,是自己改的,取自《論衡》,而且他非常推崇韓愈的文風,順便也很贊同韓愈的主張,對佛道兩家,全都不感冒。
斥之為邪獰之說,尤其憎惡僧侶不事生產,坐享其成。甚至還多次上書,要求限制寺廟田產,一體徵收田賦……
這位對待佛門,不能說親如一家吧,也是不共戴天。
讓他主持僧錄司,結果可想而知。
接下來的考試變得空前慘烈,姚廣孝在廟裡的兩個弟子,還有溥洽的十幾位徒子徒孫,全都落榜。
倒是那個看門的小和尚悟心,竟然透過了考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