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疑陛下國策上面……畢竟陛下是在延續太祖皇帝的策略。”
朱棣臉色驟然一變,“你的意思朕大約懂了,他們明著懷念建文,實則是反對朕的國策,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徐景昌點頭道:“陛下聖明。”
朱棣沉吟片刻,突然無奈苦笑,“什麼聖明?朕現在是一籌莫展啊!”
豈止是朱棣,就算晚年的朱元璋都感慨,他已經窮盡手段,但是官員貪墨,前赴後繼,殺也殺不完……
其實這事情站在後世的角度看,可以看得很清楚。
朱元璋執行了一套最大限度,照顧底層百姓的策略……而朱棣則是秉承最大限度,有利大明的策略。
這一對父子都沒有慣著士大夫。
可偏偏士紳官吏,他們把持士林清議,左右人們的想法。而且他們盤根錯節,高度團結,行動能力超強,不會放過任何反撲的機會。
所以說講洪武朝濫殺無辜也好,說朱棣叔奪侄位也罷……歸結起來,都是先把皇帝置於犯錯的位置上,然後再想辦法推翻舊制,重新確立對士大夫更有利的國策。
縱觀三百年的大明朝歷史,不得不說,士紳官吏,還是笑到了最後,成功送走了朱明王朝。
“陛下,臣在這裡,斗膽說一句吧,陛下不要試圖改變這些人的想法,他們並不會因為陛下做得多好,就會幡然悔悟。他們只會感嘆自己失去了高高在上的地位,不能予取予求……面對這些人,陛下只有一個辦法!”
“什麼辦法?”朱棣追問道。
“就是徹底取代他們!”
“怎麼取代?”朱棣再度追問。
徐景昌看了眼朱高煦和朱高燧,這兄弟倆下意識挺直了腰桿,低頭靜聽。
“陛下早就定下了下西洋的策略……藉此培養作坊,讓紡織大興,工商發展。商賈從中獲利,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反對士紳的那套說辭。而且他們會把陛下當成開啟工商業紀元的那個明君聖主,拼命扞衛陛下的名聲。”
“再有,興辦學堂,利用邸報,影響城市百姓的想法,這些人也會站在陛下這邊,只有如此,才能釜底抽薪,瓦解士大夫的那一套。還請陛下三思。”
朱棣想了想,突然沉聲道:“商賈貪財好利,只怕不是什麼好事吧!”
他的話音剛落,朱老二不幹了,“父皇,孩兒以為商賈只是貪財好利,文人才是名利兼收,遠比商賈可惡萬倍!”
朱棣一怔,朱老三也跟著道:“父皇,你看那些士大夫,口不言利,根本不願意做事,只想受人供養,白吃白喝,還要指手畫腳。孩兒的作坊想要找點工匠,都要從表弟那邊僱傭新人。學堂出來的人,他們沒有那些士大夫的臭毛病,只要給夠了工錢,都願意賣力幹活,實在是難得的人才。”
這倆兄弟異口同聲,很顯然,他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徐景昌笑道:“陛下,士紳地主只是霸佔土地,然後把田產租出去,自己什麼都不幹,只管收租。臣也實在是想不通,這樣的人,怎麼還有臉自詡仁義?”
徐景昌又看了看朱高煦兩兄弟,認真道:“陛下請想,漢王和趙王,他們是靠著手下工匠賺錢,自然要對他們好一點,至少能讓工人吃飽。而且他們也需要朝廷開啟航路,下西洋,賺到財富。所以他們才願意向朝廷繳納稅賦,富國養兵。但是到了士紳頭上,他們賴以生存的就是手裡的土地,這是他們的根本。佃農死了就死了,反正還有新的,朝廷換了也就換了,只要新來的主子依舊承認他們的土地,他們就心滿意足……”
“不要說了!”
朱棣突然出言,打斷了徐景昌的話。
按照徐景昌和兩個兒子的觀點,士紳官吏就十惡不赦了。
但是伱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