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要拒絕了,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儒會的無奈之舉,事情就功德圓滿了。

他們這些朝臣,遲早會被冠以尼山鴻儒會的頭銜……

這事情雖然扯淡,但是卻很完美解釋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歷代文人為什麼都喜歡結黨營私,為什麼有那麼多文人抱團湊在一起,左右朝局,影響天下?

為什麼這些文人會異口同聲,彼此配合呼應……

一定是有一股勢力在背後左右。

而尼山鴻儒會橫空出世,正好迎合了百姓的心態,填補了大傢伙對歷史和現實的好奇。

你越是解釋,就越是有人相信。

甚至越是抓捕,越是嚴懲,反而傳播的越廣泛。

當然了,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是個流言蜚語而已,無關痛癢。

可問題在皇帝那裡,咱們大明的至高主宰,瞧著文官結黨營私不痛快,他需要拿尼山鴻儒會說事,敲打朝臣。

而在朝中,還有陳瑛之流,上躥下跳,希望藉著清查結黨營私,討好皇帝陛下,作為終南捷徑……

這破事歸結起來,最最核心的東西,就是文官士大夫集團拿的太多了,天子看著不順眼,下面的底層也不痛快。

兩股力量糾纏在一起,內外夾攻,就把文臣架在了火上烤。

其實這事要想解決,也不困難……只要朝臣能上奏,要求官紳一體納糧服役,凡事秉公辦理,把自己置於和百姓同等的地位,不再是高高在上,也就迎刃而解了。

只可惜啊,這種事情是無論如何,也沒人會幹的。

甚至說出來,就要面臨著身敗名裂的悽慘下場,絕對沒有例外。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朝廷肯定會徹查的,維護聖人名譽,我輩義不容辭。先生獻上三寶,自然是大好事。只是我還想請先生幫忙,將另一件東西交上去……或者言明,這是給孔家的。”

宋禮聲音很低,可孔議瞬間就瞪大了眼睛,從瞳孔之中,噴吐出憤怒火焰……他又迅速按下怒火,聲音低沉道:“大宗伯說的可是御筆?”

宋禮怔了怔,點頭道:“是。先生,這忠孝第一家只能是孔府,並非南宗獨有啊!”

孔議沉默片刻,突然昂起頭,幽幽道:“大宗伯,這個御筆,給的是先祖負寶南渡,獎賞的是靖康之後,三百多年,我們這一脈的忠義。如今大明光復華夏,驅逐夷狄。先祖守得雲開見月明,家祭之日,可以拿御筆告慰先人……大宗伯,難道這也要收回嗎?我們南宗連這點體面都不能有嗎?”

宋禮瞠目結舌,壞了,徹底壞了!

不用問了,又是徐景昌這個兔崽子,他這手實在是太絕了!

既然孔府分成南北二宗,雖然竭力維護,但到底是兩家……而且在靖康之難中,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這就是矛盾,誰也迴避不了。

衍聖公是獎勵孔夫子一脈的,這沒有問題……朱棣的御筆,是給南宗的,這也天經地義。

只不過當北宗頂著衍聖公名頭,南宗坐擁忠孝第一家的美名,這事情就出來了。

到底誰才是夫子嫡傳?

而且還有一層,南宗受人推崇,得到了這份光榮,反過來就在提醒人們,北宗丟人了!

而且還不是一般,他們失節了!

屈膝夷狄,侍奉金人,跪拜蒙古……身為夫子後裔,卻忘卻了忠孝,沒了氣節。

這就好比在清洗大腸的時候,保留了一部分原味……

你還吃得下去嗎?

更可怕的還在後面,如果就此廢掉了北宗的身份,讓南宗接替衍聖公位置,還是會有問題,那就是南宗兼併北宗,聖人之家發生了類似朱家的情況。

這麼一來,靖難之役也就天經地義,無可指責了。

所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