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償所願的朱棣,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是出了府門,站在普通人面前,就是頂大頂大的人物,他們惹了禍,都會損及國公威名。如今朝堂上有那麼多人盯著,國公可要千萬小心。”
徐景昌眼珠轉了轉,不由嘆道:“真是賢內助啊!等日後回應天,你可要好好整頓家裡。”
黃姑娘雖然害羞,但還是用力點頭,算是應下來。
徐景昌大感輕鬆,很顯然,夫人是個知道分寸,能把握住自己的。就算成親,也只會讓日子更輕鬆。
想到這裡,徐景昌還真有點迫不及待了。
……
“啟奏陛下,這是定國公擬定的名單……其中包括大寧榷場文官一百五十人,八個邊防千戶,另外還有五千騎兵,需要設立大寧總兵一人。”
吏部天官蹇義想朱棣彙報人員安排,武英殿之中,群臣都在聽著……坦白講,徐景昌這份人名單,有點讓大家出乎預料。
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原來北平都司,下面一大堆的衛所,還有指揮使,指揮僉事等等將官,悉數裁撤乾淨,只保留八個邊防千戶,加上五千騎兵,一共一萬三千人。
這個下降幅度,實在是太驚人了。
甚至都有人疑惑,這點人能不能夠用?
其實在徐景昌看來,邊防完全不需要把那麼多兵力堆在第一線。
緊要的地方,安排千戶固定守禦,比如喜峰口、古北口、居庸關等等……然後安排一支機動力量,日夜巡邊,也就夠了。
關鍵是接下來的兩道防線……其一祭祀改革之後的農場,要選拔出一批民兵,護衛農場,如果遇到了小股蒙古人入寇,他們需要投入戰鬥,並且及時通知周圍的官兵。
如果是蒙古人大舉入寇……這就需要明軍的情報系統,提前瞭解情報,及時預警。
在北平、保定、天津、山東等地,要保留一批精銳的禁軍。
平時在內地駐紮,減少開銷,遇到了戰事,及時動員,投入戰鬥。
這種方式無疑會減輕國防壓力,也用不著那麼多民夫運輸貨物……徐景昌還建議要在所有人馬的駐地周圍,劃撥出專門的土地,充當軍屯,鼓勵士兵靠著雙手,解決補給的問題。
總而言之,徐景昌是真正用心,減輕開支,絕不是一時興起,胡亂裁撤。
朱棣看完之後,笑呵呵道:“諸位卿家,你們有什麼看法?”
夏原吉站出來道:“啟奏陛下,臣也估算過,如果按照定國公的設想,光是北平一地,每年田賦將增加十八萬石糧食,榷場增加的稅收何止百萬,每個農場又能提供許多餘糧。養兵數量也大大下降……如此一來,屬實是國家之福,社稷幸甚,百姓幸甚!”
朱棣含笑,“沒錯,朕早就看出來了,定國公是難得的人才,有智謀有手段,堪稱朕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只是這一次北平要調整這麼多,唯恐會有疏漏,朕打算北上巡邊,你們意下如何?”
又來了!
朱棣完美詮釋了什麼叫賊心不死。
蹇義慌忙道:“啟奏陛下,定國公已經把一切料理妥當,臣以為陛下不必一定北上。”
朱棣笑道:“也不能這麼說吧……他要開恩科,這事可不是他能做主的。”
蹇義慌忙道:“啟奏陛下,恩科事宜,大可以讓禮部黃尚書北上就夠了。”
黃觀也只能站出來,“啟奏陛下,臣願意代勞。”
朱棣眼珠轉了轉,又道:“定國公也老大不小了,對了,黃卿家,你們不是定親了嗎?朕還想湊個熱鬧,喝杯喜酒!他們是在北平辦婚事吧?”
黃觀無奈道:“陛下,臣和徐家商議過了,先讓他們在北平辦個婚事,就在英烈祠堂。然後回應天,再辦一次。陛下有意加恩,臣等感激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