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九章 北平發展計劃,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你需要開啟思路啊,要人不是有的是?草原上、遼東、高麗、倭國,甚至是安南!只要你能出得起價錢,怎麼會缺人呢?”

“你?你什麼意思?”朱高煦吃驚非小,傻傻看著徐景昌……哪怕他已經做了很多盤算,也沒想到,這個姓徐的居然玩得這麼花哨?

朱高煦向四周看了看,不得不拉起徐景昌,到了他的射虎車裡面,兩個人坐下,他才探身,低聲道:“表弟,你到底是怎麼盤算的,你跟我交個底兒吧!不然我不放心。”

徐景昌也笑道:“事到如今,我也就說了,那個花費,不過是折算的結果……比如糧食,就不一定從南方運輸,如果省去漕運,就能節省一大筆。”

朱高煦皺眉頭道:“你這話說得不錯,可北方產出不多。應天有多少人?一百萬不止吧,遷都北平,北平怕是也要超過百萬人,你上哪弄這麼多糧食?你不怕把老百姓逼反了?我可提醒你啊,真要是鬧到了那一步,我也不跟你幹了,我怕把自己陷進去。”

能讓一向大膽的朱高煦都惶恐不安,可見這事有多危險了。

徐景昌笑道:“你先別忙,聽我說完……讓老百姓種田產糧,養活百萬北平人,那是絕對不行的。但是如果用奴僕耕田,事情似乎就不一樣了吧!要是奴僕不賺錢,你也不會嚷嚷著管我要人啊!”

朱高煦遲疑再三,突然如遭雷擊,他似乎是明白了……

身為一個精明的商人,朱高煦是很會算賬的。

九邊軍戶為什麼逃亡,就是產出太少,稅賦太高,壓榨太狠,活不下去了……但是北平周圍的田租是多少呢?

三成到三成五。

遠遠比不上江南五成以上的恐怖比例,甚至蘇州等地,能達到驚人的七成。

這個比例,老百姓就受不了了。

為什麼會如此呢

道理也不復雜,除了苛捐雜稅之外,老百姓也要養家活口,生兒育女,要娶媳婦安葬老人……總之,要讓他們活得和人差不多吧,如果做不到,他們就會逃亡。

但是換成了被貶為奴隸的這些人,又會怎麼樣?

首先,他們肯定不用負責苛捐雜稅,也別想生兒育女,由於是戴罪之身,也沒處可跑,就只能老老實實,在農場耕種幹活。

一個壯勞力,差不多能耕種三十畝地……所以才有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說法。這就是自耕農的理想生活了。

而一個壯年奴僕,使勁壓榨,估計能耕種四十畝左右,就算按照三十畝算,在北平周圍,一年下來,也能有二十石的收入。

二十石糧食,能分給奴僕兩石充當口糧,就算是天恩浩蕩了。

也就是說,如果用奴僕耕田,可以拿出九成糧食,充當商品糧,進入貿易市場……算算吧,這和普通佃農的三成田租,相差了多少?

更不要說自耕農了。

“糧食有了富餘,就能養活更多的工匠……北平周圍建立作坊的條件很好,別的不說,在開平一帶,就有燒製瓷器的高嶺土,咱們完全可以把景德鎮的那套複製到開平……草原上,朝鮮,倭國,全都需要大批的瓷器,光是這一項,就能貢獻多少稅收?還有遼東的木材,天津的港口碼頭,永平的煤鐵,大寧的牲畜……”

“不要說了!”

朱高煦突然打斷了徐景昌的話,他整個人都沉浸在巨大的震驚之中,算起來他在北平也不少年了,除了縱馬馳騁,出塞作戰,就是風沙苦寒……他真的沒有想過,原來在北平,居然有這麼多的財富。

而之所以沒有開發出來,也不是徐景昌多天才,古人多廢物。

這世上不乏能發現財富的眼睛……但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糧食!

想打造產業,就要有人,很多很多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