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養廢物,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異……當初皇考把小弟封到了蜀地,我就想著花力氣講學,敦睦分化,教導百姓,砥礪正氣,使人心歸附。”
朱橚笑道:“十一弟好心思,元廷霸佔中原百年,不光是巴蜀之地,還有云南,北平等處,包括我在的開封,中原之地,都有不少蒙古人和色目人混居。推行教化,使之歸附大明,天下一心,萬姓一家,這才是大功德,大造化。”
朱椿臉微微一紅,“小弟也只是想略盡綿薄而已,奈何這錢也不禁花啊!”
朱椿跟朱橚訴苦了,當年他就藩巴蜀,朱元璋讓戶部給他送去了三十萬錠寶鈔……讓他用來賞賜身邊人。
“五哥,這點錢我不到一年就花光了,後來都是拿我的俸祿維持,田莊產出的七八成也都用來招待讀書人了。小弟屬實羨慕,五哥的著作能刊行天下,造福蒼生,小弟也想有所成就,方不負皇考希望。”
朱橚聽完也很贊同,身為藩王,乾點正事,表率天下,自然是對的。
但是聽朱椿的意思,這個開銷可不小,他也不知道徐景昌能不能有主意……姑且一試吧!
他們倆找到了正在忙碌的徐景昌,朱橚大約一說,徐景昌立刻眼前一亮,大喜過望。
“周王,你不知道,前些時候我還和漢王聊過諸葛丞相治蜀之策呢!沒想到蜀王殿下竟然來了。”
朱椿心情似乎很不錯,立刻說道:“我在巴蜀的時候,也有許多讀書人聚在一起,談古論今。說起諸葛丞相,無不五體投地。丞相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法令嚴明,毫不徇私,果然是古往今來賢臣的表率,小王也時常前往武侯祠,祭拜丞相,祈求諸葛丞相庇佑巴蜀之地,風調雨順,我大明國泰民安。”
聽著這位蜀王殿下侃侃而談,徐景昌不由得皺起眉頭。
“蜀王殿下,冒昧問一句,諸葛丞相連年征戰,怎麼算是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啊?”
朱椿愣住,什麼意思,難道諸葛丞相不愛惜百姓?又或者這位定國公看不上諸葛丞相?他愣在這裡,不知道如何回答。
朱橚微微皺眉,“定國公,諸葛丞相治蜀嚴明,百姓無不心服口服,雖然連年征戰,那也是為了興復漢室,並無過錯。”
徐景昌笑道:“我哪說丞相錯了?我是想說丞相治蜀的法子,根本不是什麼老生常談的輕徭薄賦……蜀王殿下,冒昧問一句,你都喜歡和什麼樣的讀書人在一起談論?”
朱椿臉色微紅,猶豫了好半天,才喃喃道:“那個……小王剛剛就藩的時候,請過方孝孺……”
原來是這位老兄,屬實有點難以啟齒!
不過朱椿能平安渡過靖難,也跟著方孝孺有關。
雖然老方已經成了四大逆賊之一,被朱棣處死了。但是他的門人弟子、親朋故舊尚在……畢竟朱棣可沒有誅滅方家十族。
蜀王朱椿跟這幫人湊在一起,能有這樣的見識,那是一點也不奇怪。
“蜀國能靠著益州之地,匹敵中原,屢次出師,戰績不俗。靠的不是這一套尋常手段,畢竟行軍打仗是要吃飯的,總不能靠著老天爺降下糧食。我和漢王討論,諸葛丞相是以蜀錦為核心,發展貿易,賺取軍資……他南征蠻夷,帶去蜀錦技法,傳承至今,恩澤千年,這才是丞相治蜀的關鍵。”
朱椿目瞪口呆,這不對啊?
他聚攏那麼多名士才子,沒有誰講過這種話?
區區蜀錦,能有這麼大的用處嗎?
朱椿一百個不信……很湊巧,黃觀要過來和徐景昌商議祭文的事情,朱高煦也來催促勞力,大傢伙湊在了一起。
朱椿也認識黃觀,對這位六首魁元的學問五體投地,當即請教。
黃觀聽完之後,不由得長嘆一聲,“這些年來,提到諸葛丞相,不是講他的出師表,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