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並且把許可權交給了蹇義,讓他拿捏。
蹇義也知道朱元璋定的俸祿有點低,而且四年靖難下來,物價飛漲,早就不復國初,加上寶鈔貶值太快,很多官員的俸祿領的還是寶鈔,有些窮苦的清流,都要私下裡借錢度日,好不悽慘。
增加一點津貼,讓大傢伙過點體面日子,也是他這個吏部天官的職責所在。
不能既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
蹇義權衡再三,首先應天津貼要發,主要是針對京城物價高、房價高,所有在京官吏要有這一筆錢,才能安居樂業。
其次,京官普遍進士出身,還有很多是翰林,在地方上備受尊重的舉人,到了京城,都屬於不入流。
至於監生出身的官吏,那都是洪武年間的遺物,應該妥善儲存,畢竟他們要是沒了,就再也沒有了。
不是科甲正途,還想混京城圈子,做春秋大夢去吧!
因此針對百官的學歷發一筆津貼也是應該的,翰林官每年十八兩,二甲出身十五兩,三甲十二兩,舉人監生,也給五兩,算是皇恩浩蕩。
這兩項都是普遍給的,再給一項,算是盡忠職守獎……其餘什麼車馬津貼,僕人津貼,筆墨紙硯津貼等等,全數被蹇義給砍了,國家不容易,咱們還是要節省一點。
年底之前,蹇義總算把百官俸祿津貼算清楚了,遞給了朱棣,然後就遭到了天子震怒。
朱棣氣得頭髮都立起來了,指著蹇義的鼻子,把他一頓痛罵。
“蹇義,虧朕把吏部交給你,對你百般信任,你就這麼替朕辦事?你自己瞧瞧,百官俸祿一項,足足是前幾年的兩倍,扣去朕登基之後的恩賞,依舊多了四成!足足四成的錢,官沒增加,事情沒多幹,錢倒是多花了這麼多……朕費盡心力,徵稅商稅,私下裡不知道多少人罵朕昏君,結果你輕飄飄的一道奏疏,就多要了四成,你說,你拿這麼多錢,去收買百官,到底是何居心?”
蹇義被罵得汗流浹背,只能跪在地上。
不過說實話,蹇義還是夠意思的,這事是徐景昌鼓搗的,但是蹇義作為吏部天官,又實際起草的人,他沒有半點推卸責任,也沒提徐景昌如何。
朱棣被氣壞了,他拿著摟錢的耙子,身邊卻多了個沒底兒的匣子……有這麼個吏部天官,他掙再多也不夠花。
就這樣,朱棣一怒之下,在小年這天,把蹇義打入大牢。
跟犯官們一起做伴了。
雖說蹇義不是因為逃稅貪墨被抓,但到底是在這一輪風暴之中,被牽連到的最大人物,相比之下,王忠那個靖安侯,根本不算什麼。
吏部天官都被抓了,不拿出個章程,實在是說不過去了。
徐景昌的通政司裡,太子朱高熾,榮國公姚廣孝,戶部尚書夏原吉,兵部尚書劉儁,工部尚書雒僉,還有幾位重臣,齊集一堂。
“徐通政,事到如今,多說無益。蹇天官被打入了大牢,我們準備一起去面見陛下,請求赦免他的罪過,你是去也要去,不去也要去。”夏原吉沉聲道。
徐景昌翻了翻白眼,“怎麼?你們想挾持本官?”
夏原吉冷笑,“你還真說對了,事到如今了,我們六部衙門,都抓進去不少人,我手下更是被你搶走了六個清吏司,現在蹇尚書也被抓了,我們只能魚死網破,玉石俱焚!”
“伱拉倒吧!我拿走六個清吏司,你戶部還幹得好好的,證明你們冗員太多了,現在這樣正好!”
“你胡說八道!”夏原吉急了,破罐子破摔道:“我當初提議徵收商稅,那是為了充實國庫,現在倒好,弄得人人自危,百官紛紛被抓下獄,國家都亂成了一團。我也沒辦法,只能向陛下請罪,停徵商稅,一切恢復如初。”
徐景昌不客氣道:“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