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三章 朱高熾發達了,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聽朝廷的話,朕不會虧待你們,大明也不會虧待你們的。”
朱棣又說了好一番話,才讓感激涕零的兩個人下去。
隨後朱棣微微一笑,臉上盡是得意之色。
他坐下喝了口茶,然後指著位置,讓徐景昌也坐下。
“朕知道,你們都說朕能花錢,把你們辛苦攢的錢,揮揮手,就給浪費了。可你們哪裡明白,身為天子,不花不行啊!朕不花錢,就沒人聽朕的。駕馭臣下,籠絡百姓,不管幹什麼,都離不開花錢二字。”
朱棣又笑了,話鋒一轉,“可朕也不是光會花錢,不知道省錢的人,就拿這次招募三千女真勇士,充作東宮宿衛,你能看出朕的算盤嗎?”
徐景昌眉頭緊皺,“陛下,請恕臣一時想不通……莫非說陛下覺得太子殿下在應天大刀闊斧,身邊空虛,不能沒有兵馬扈從?所以想到了用女真人保護,這樣才能確保萬全?”
徐景昌這可不是瞎說的,朱高熾光是廢了國子監,就得罪了無數讀書人。
使用蠻夷兵馬,這也是漢唐的故智,甚至到了後世,某國也是靠著外籍軍團,才坐上非洲太上皇的寶座。
總體來講,使用毫無根基的外人作為手裡的刀,具備合理性……前提是要保證規模,還要把控錢糧,避免作亂,又要掌握上層的軍官……總之是個雙刃劍。
但是以當下大明的實力,還有朱棣,甚至是朱高熾的水平,覺得玩得起來。
畢竟自己手上還捏著錦衣衛,還有那麼多武臣勳貴,三千女真兵,改變不了什麼。
朱棣笑道:“你說這個也有道理,可誰告訴你說,朕要把三千女真兵,交給太子的?”
徐景昌大詫,“陛下,你不交給太子,又怎麼算是太子宿衛?這個說不通啊!”
朱棣哈哈大笑,“想不到啊,你這個聰明人也糊塗了……你再好好想想,朕先召見了朝鮮使臣,隨後又見了倭國使者,朕都說了什麼,這麼安排,又是什麼意思?”
徐景昌稍微沉吟,福至心靈,竟然一下子有了思路。
“朝鮮想要請大明出兵,幫著他們對付倭寇。大明直接出兵,耗費太多。不如利用女真兵,讓他們出征倭國。”
朱棣點頭,“沒錯,那你還猜到了什麼?”
“陛下將女真兵放在太子殿下的名下,又說不是送去應天,交給太子統領。臣只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讓他們日後駐守倭國,替殿下看著產業……陛下不會是打算把倭國的金礦銀礦交給太子吧?”
朱棣撫掌大笑,“到底是你定國公啊,果然腦子轉得快。”
徐景昌怔了半晌道:“臣的腦子轉得再快,也不如陛下高明啊!這一手用出來,足夠讓這三方安穩二十年了。”
朱棣笑呵呵道:“當真能安穩二十年?”
徐景昌笑道:“只要不鬧到大明頭上,就算是安穩了唄!”
君臣倆互相看了看,頓時都哈哈大笑起來。
朱棣這麼安排,也算是極為智慧,充分體現了中國功夫的四兩撥千斤。
聚攏三千女真勇士,這既是抬舉,也是約束,屬於釜底抽薪。拿走了這部分核心戰力,女真諸部便沒法隨便添亂。
朝鮮擔心的北方威脅也就沒了。
但是這支人馬要拿去對付倭寇,自然要駐紮在朝鮮,等於把威脅請到了家裡。
這又是朱棣針對朝鮮的敲打,小孩子不聽話,可是要打屁股的。
尤其是鴨綠江周圍的土地,不是你們能覬覦的,乖乖把漢唐故地交出來。
到了倭國這裡,就更加有趣了。
其實憑著倭國的金銀礦,朱棣就不會放過他們,但是經過這麼多的提醒,朱棣也清楚了,打仗必須算賬,尤其是要算經濟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