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四章 李景隆贏了,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你就不怕折損在半路?”
李景隆皺眉頭道:“莫非定國公如此小覷在下?區區生番而已,我已經查問過了,他們還在用骨頭做的箭頭兒,有什麼好怕的!”
徐景昌一聽這話,更加搖頭,不由得正色道:“曹國公,你要是這麼想,此去必定凶多吉少,弄不好還要客死異鄉。”
聽徐景昌如此嚴厲,李景隆也不得有打起了精神,他遲疑道:“定國公,我著實不明白,你為什麼這麼說?”
徐景昌道:“你要是覺得兵器銳利,鎧甲堅固,就能橫行無忌,所向披靡,那就犯了大忌……遼東地廣人稀,那些女真諸部,多的上萬人,少的只有幾百人,他們零星分佈,互不統屬。你領兵過去,難道要一個接著一個打下去嗎?”
李景隆稍微頓了頓,不由得搖頭道:“這自然是不行的,不能畢其功於一役。遷延日久,兵馬疲憊,糧草不足,士氣低下,肯定會輸的。”
徐景昌點頭,這也是他反對大舉進攻安南的原因。
道理都是一個,你以為兵馬開過去,三下五除二,消滅了敵軍,就能平定地方……實際上,怕是連敵軍在哪,誰是真正的敵人都不知道。
所謂帝國墳場,不是這地方多厲害,恰恰相反,因為這裡落後分散,沒有誰能說了算……軍隊過去了,根本找不到準確的敵人,或者說遍地都是敵人。
你可以贏得每一場戰鬥,但是長久的拖延,不停的消耗,會讓你輸掉整個戰爭。
“曹國公,你這次去,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是交朋友。你明白嗎?”
李景隆思量少許,急忙用力點頭,“多謝定國公提點,我明白了。”
徐景昌又道:“光是明白還不夠,你要放在心裡,不能有半點疏忽。”
停頓了一下,徐景昌道:“這樣吧,我問你,朝廷在永樂元年,封了阿哈出為建州衛指揮使,你這次進入遼東,該怎麼應付阿哈出?”
李景隆思忖了少許,這才道:“他既然接受了大明封賞,就是大明之臣。我過去了,他應該協助我開拓商路。我保證儘量不擾民就是了。”
徐景昌連連搖頭,“你要是這麼想,那就完了。”
李景隆不由得上身前傾,請教道:“定國公,那應該怎麼辦?”
徐景昌道:“你首先要明白一件事,女真雖然接受了封賞,但他們到底不是正兒八經的朝廷官吏。你領兵過去,他們只會擔心是搶奪他們的地盤。建州女真勾結其他人,出賣情報,把你們留在遼東,也是可能的。”
李景隆渾身一寒,突然意識到了什麼,也不由得汗毛豎起。
“定國公,我此去怕是要舉目皆敵,疲於奔命啊!”
徐景昌點頭,“能明白這一點就好。但是你也不用太過擔心。關鍵是要有正確的思路,對症下藥。”
李景隆更加恭順,“還請定國公指點。”
徐景昌笑呵呵跟李景隆說了兩句,這位連連點頭,心領神會。
不得不說,徐景昌這小子就是一肚子壞水。
三天時間過去,李景隆正式出使……經過徐景昌的提點,他這次沒有率領太多人,只是八百名精銳。
除此之外,他攜帶了足足五十車的禮物,這才浩浩蕩蕩,向著遼東而去。
就在李景隆出發的當口,朱棣送來了一柄竹杖。
這東西還有個名字,叫做節!
當年蘇武牧羊,手中攥著的就是節杖。
如今的大明使臣,也要效仿漢唐前輩,踏上開拓之路。
“雄哉,壯哉!”
朱高燧很是激動,他毫不客氣,在邸報上面,大肆宣揚。
區區文人,讓你們來北平做事,你們就推三阻四。還要看人家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