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高熾又來打聽訊息,可徐景昌還是無動於衷。
弄得朱高熾一度以為自己再和木雕泥塑打交道……自家的小表弟怎麼回事?
可就在這時候,從北平又傳來了訊息,經過初步計算,今年北平的糧食豐收,連同遼東方向,可以調撥百萬石糧食到南方……充實常平倉,賑濟災民,確保所有人都吃得飽,不至於餓肚子。
這個訊息傳來,應天的糧價轟然下跌,比起前面還要迅速。
到了這一步,朱高熾終於品出了滋味,“我是看明白了,父皇也是有意打壓糧價,你也在順水推舟……可我想不通,糧價下來了,對百姓似乎不是什麼好事情啊?”
徐景昌笑容不減,“殿下,你再仔細想想,這事真的沒有好處嗎?”
朱高熾默默沉吟,思量再三,低聲道:“眼下掌握著糧食買賣的,其實是江南大戶,對吧?”
徐景昌含笑點頭,“其實這些大戶咱們並不陌生,前面漢王弄改稻為桑,跳出來跟他唱對臺戲的,就是這幫人。”
“所以是老二報復?”
徐景昌笑道:“要真是這樣,陛下也就不會參與了,其實這事情對大明有好處。”
“大明?”朱高熾默默思忖,順著徐景昌的思路,他漸漸明白過來……其實掌握著糧食貿易的不是別人,正是那些士紳大戶,或者乾脆點說,就是有權有勢的縉紳官僚。
他們把持地方的土地,擁有極大的威望。
也只有他們,能從老百姓手裡拿到糧食,然後運到城裡販賣。
“所以說穀賤傷農啊,谷貴傷民,都是欺人之談……糧價真的貴了,江州的普通百姓,能把糧食送到應天來賣?顯然不行啊!”徐景昌笑著說道。
朱高熾點頭,“所以漲價老百姓得不到實惠,降價老百姓一定倒黴?”
徐景昌讚許一笑,總算是明白過來。
糧食這事,幾乎是歷朝歷代都沒法迴避的大事,除了關乎財稅徭役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條……就拿應天來說,一百多萬的人,這麼多張嘴,需要餵飽。
朝廷官吏,軍中將士,這都是能吃皇糧的。
可還有那麼多普通人,他們需要民間正常買賣,把糧食從農戶手裡收上來,然後轉運到應天,再透過糧行賣出去。
這個過程並不難理解,問題是誰有資格,掌控糧食貿易?
普通人肯定不行,不管是收糧,還是販運,銷售,哪個環節都不容易,必須打通關節,才能順利獲利。
不然就算你手捧著百萬銀兩,也只會賠光所有。
“以農為本,以商致富!”朱高熾哼道:“我現在明白了,這才是縉紳發家的根本,只是……我還不明白,你們一定要動士紳商賈幹什麼?難道你們就是瞧士大夫不順眼?”
朱高熾傻傻看著徐景昌。
徐景昌哼了一聲,“我才沒有那麼無聊。只是我也沒有料到,漢王能這麼快看到這一步……他還能說服陛下,漢王不簡單啊!”
聽徐景昌誇獎老二,簡直比自己捱罵還難受。
朱高熾反覆思忖,終於也清醒過來,伴隨著朱棣的大捷,暫時解決了漠南,北平的機會來了,大明的機會也來了。
接下來肯定有個工商業大繁榮的絕佳時機。
商賈發展,工業繁榮,城市的人口肯定要驟然增加。
其實當初朱高煦弄改稻為桑,其中就有一條,他需要保證桑農的口糧。
要不然賣生絲多賺的一點錢,都被糧食拿走了,大傢伙又怎麼會願意種桑樹?幾年下來,朱高煦也發現了,由於他手下的工匠越來越多,消耗的糧食越來越多,他就吃虧越明顯。
那些糧商大戶,坐地起價,大發利市,著實可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