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啟奏陛下,臣的意思,凡是透過刑名考試,熟悉大明律法的官吏。授予縣丞身份。但是這個縣丞不在縣衙做事。而是要下到每個鄉村,去給百姓解決問題。有什麼爭端,就在田間地頭,把事情解決了。三年下來,能走遍每一個鄉村鎮子,能處理好民間的爭端,立刻提拔為縣令,或者升任按察使司。日後要有個規定,刑部官吏,按察使司官吏,七成以上,要有地方的經驗。而且表現突出的,還可以升任一方主官,朝廷不吝提拔。”
“好!”
聽到這裡,朱棣都不由自主拍起了巴掌。
這個辦法屬實太好了。
推行刑名考試,透過之後,去地方當三年斷案官,根據政績提拔重用,從下往上,替換官吏。
而且這麼幹,並不會增加多少行政開支。
最最關鍵,能把縣令的刑名師爺省去了,司法權力,自上而下,如臂使指。
這麼幹的精髓還在於讓官吏走到鄉村,到老百姓中間。
朝廷不再是天高皇帝遠,官吏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大老爺,他們到民間,就在百姓身邊斷案,給百姓講解法度,明白大明律。
這事情能產生的影響,怎麼高估都不過分。
“定國公,你這次用心了。”
朱棣情不自禁讚揚,徐景昌謙虛一笑,“陛下,臣這也是紙上談兵,殿下親自去民間查訪,屬實不易。臣想著太子殿下都能去,別人還比太子殿下更尊貴?此事由太子而起,還要由刑部而成。現在的擔子都在呂尚書身上。”
朱棣把目光落在了呂震身上,此時這位尚書大人是上不去下不來。
還是那句話,他不願意按照徐景昌的想法折騰,可是平心而論,徐景昌的這套辦法,屬實有可行性。
也不說別的,三千太學生,還有各地的官學,能有一千人透過刑名考試,到地方上擔任審案官,也就夠了。
這些人要深入鄉村,替百姓排憂解難,又宣講法令。正好抵消士紳大戶的影響力,拿回地方的掌控。
呂震捫心自問,如果他是朱棣,也會怦然心動,無論有什麼阻力,都要試一試。
“陛下,臣記得當年朝廷開恩科,就是給了不少師爺機會,讓他們正式入仕為官,天子恩澤,人盡皆知,百姓感激涕零。”呂震道:“這一次的刑名考試,是單獨拿出來,還是跟恩科合併?”
呂震也耍了個心眼,最好還是放在恩科裡面,這就不光是刑部的事情,要倒黴大家一起倒黴。
事情談到了這裡,禮部尚書黃觀終於站了出來。
也由不得他不站出來。
自己這位女婿屬實了得,以一人之力,力敵朝臣,還能做到遊刃有餘,除了他,就沒有第二個。
方才這一段,更是直接把朝臣吊起來打,堪稱經典。
而且在公佈方案的時候,徐景昌還把刑部推到了前面,讓呂震替他衝鋒陷陣,這一套進退有據,遊刃有餘。
哪怕是他,也學不來三分本事。
但是此時此刻,提到了科舉事項,他也有了說話的機會。
“陛下,所謂恩科,乃是天子加恩,方才能有。自從上次恩科之後,已經拖延了好些日子。臣以為不如改動科舉的策略。除了進士科之外,再恢復諸如刑名等科目,效仿唐制,也未嘗不可。”
朱棣笑著點頭,“這個主意不錯,只是要改動科舉,會不會影響太大,不方便操辦?”
黃觀道:“這倒不會,更何況利在朝廷,臣等也是在所不辭。”
朱棣大喜,“好,很好,諸位卿家,你們要都是和黃尚書一般,勇於任事,朕又何至於憂心忡忡,食不甘味!”
大傢伙還能說什麼,就在諸臣再一次準備品嚐失敗果實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