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九章 處置工部,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徐景昌舉起酒杯,胡濙稍微遲疑,立刻舉起酒杯,“定國公,下官才學不顯,名聲不濟,僥倖到了定國公手下,您竟然能將令郎交給我,下官也不好說什麼,只能竭盡全力,不負所托!”

說完,他把酒一飲而盡。

徐景昌十分滿意,笑道:“胡先生,以後犬子就要麻煩你了。”

徐景昌挑選了胡濙當老師,這是個很令人詫異的安排,因為正如胡濙自己說,他名聲不顯,才學不佳,同科的楊溥早就入了內閣,他都沒有入選,要不是最近不斷有人外調,他根本沒資格入通政司。

但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徐景昌就把兒子交給了他。

其實這正是徐景昌的厲害之處,徐家公子,想拜誰自然是隨便挑,老和尚姚廣孝,外公六首黃觀,大爺爺徐輝祖……才智卓絕,文武全才,誰也不會拒絕。

但似乎問題也出在了這裡,高門大戶,總是缺少點東西。

四世三公,赫赫揚揚,其實什麼都不差,只是在最後一刻,不敢孤注一擲,以至於官渡之敗。

徐景昌對兒子的期盼,還是相當高的。

他安排妥當之後,轉過天,又早早來到了通政司……他首先到了正堂,挨個部的政務,他都沒放過。

“工部的速度很快,積欠竟然這麼少?”

胡濙連忙躬身道:“回定國公的話,如今皇宮已經建造完成,京城沒有大工。幾處治水也都差不多了,北平那邊歸行部負責,長城建造,又是兵部在管,工部這邊屬實沒有更多的事務。”

徐景昌點頭,他拿過來具體的清單,略看了看,就說道:“這裡面有吳淞江的治水,還有松江府的碼頭,又有杭州的堤防,這三處只給了中等考評……你讓通政司的人去查一下,儘快回報給我。”

胡濙稍微遲疑,不解其意,可徐景昌吩咐了,他也不能不照辦。

因此胡濙立刻安排專人,前往三處徹查。

然後胡濙就驚呆了。

根據密報,這三處全都不合格,尤其是吳淞江治水,更是虛應故事,根本沒有按照朝廷要求的做,上報給工部的計劃,就真的只是個計劃。這玩意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經費被浪費了。

胡濙也想不明白,他後來私下裡詢問徐景昌,道理何在!

“胡侍讀,你要清楚一件事,下面的官吏是好大喜功的。但偌大的大明朝,沒有那麼多功勞可以給他們。因此呢,很多官吏會修一些工程,比如恢復歐陽修的醉翁亭啊,重建北固樓啊,甚至建個祠堂,弄個牌坊,就敢上報,說是大興教化,百姓交口稱讚。修成了河堤,這麼大的事情,為什麼只給中評?因為如果是優等考評,就會有許多官吏前去湊熱鬧,而且還會有邸報連篇累牘。再過幾個月,就是端午汛了,如果真的出事了,聯絡到幾個月之前的報道,他們就跑不了了。”

胡濙大詫,“定國公,那這樣的話,萬一出了事,也會牽連到他們啊!”

徐景昌笑道:“哪有那麼容易啊!畢竟河道、工部、地方,還能扯皮,而且萬一今年沒有發大水,不就躲過去了。再過兩年,沒準他們就調任別處了,這個雷就交給了下一任,自己樂得逍遙。”

胡濙簡直目瞪口呆,我的老天爺,這是什麼神仙人物,光憑這點蛛絲馬跡,就能看出這麼多端倪,定國公簡直神了。

“定國公,既然如此,需要如何處置?是不是下令嚴查到底?”

徐景昌搖了搖頭,“我在派人調查之前,就跟雒尚書通了氣。”

胡濙十分詫異,“定國公,萬一雒尚書牽連其中,你提前告訴他,豈不是讓他逃出生天了?”

徐景昌笑道:“我巴不得他牽連其中呢!”

胡濙不解。

徐景昌笑道:“無所謂的,你慢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