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上,可他們已經脫離了朝廷的掌控……嚴格來說,這些人是負面效果,因為一旦天下大亂,朝廷出事,他們就會趁機揭竿而起。
但是隨著稅制改革,把商業的短板補齊,這樣一來,這些漁民就和農民一樣,為國家貢獻財賦,成了國家的正面資產。
而且也標誌著朝廷能掌控整個鄱陽湖區,湖中的產出,也落到了國家手裡。
“老大,漁民的生活怎麼樣?”
朱高熾道:“父皇,漁民每天能打上百斤魚,單論收入,比農民好不少……孩兒幫他們聯絡了應天的作坊,他們能買到一些便宜的漁網。然後我又想辦法給他們弄了食鹽和木材,熏製臘肉,醃製鹹肉,方便多了。”
這也不算是太子殿下特別恩典,只是納入黃冊之後,普通大明百姓能得到的好處。
朱高熾交代了,下面人按規矩辦,不額外加價就是。
而就是按照規矩辦事,就讓漁民得到了莫大的好處。
“父皇,你說他們每年能賺上百兩,能自己在湖邊蓋房子,生兒育女,過安安穩穩的富足日子。您說說,他們為什麼要對孩兒不利?”朱高熾說得有恃無恐!
是啊,這麼好的條件,傻子才會拒絕。
當然了,直接過去,沒人相信,也是不行的。
這就需要提前溝通,取信於民。
而這些也正是朱高熾前面在江西所做。
朱棣頗為感慨,伸手撫著朱高熾的背,讚歎道:“老大,你心思細膩,做事周全。當真是日後的仁君聖主,父皇自愧不如啊!”
朱高熾咧了咧嘴,“父皇,孩兒不敢居功,只是孩兒以為,朝廷還要處理其他各處的匪患……還有西南的土司,朝廷似乎應該更細緻一些。尤其是那些土司百姓,要知道他們擔心什麼,希望得到什麼。唯有如此,才能對症下藥。”
朱棣連連點頭,“你很好,給父皇上了一課。”
徐景昌也陪著笑道:“臣也是上了一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