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虧欠一些,也請你們放心,肯定有豐厚補償。”

他扭頭道:“你們瞧瞧,表弟就在這裡,他能坑你們嗎?”

徐景昌啊?

這小子到底憋著什麼屁,誰也不知道啊!

朱高煦哼道:“既然如此,那就請定國公說說,到底要怎麼炮製我們?”

徐景昌擺手,“我並沒有那個意思,你們不要誤會……我只是初步算了算,去年一年,漢王的錢莊累計貸款超過了十萬萬貫,對吧?”

這個數字說出來,把朱棣都嚇得瞪大眼睛。

寶鈔雖然價值沒法和銀子比,但是十萬萬貫,折算下來,也是好幾千萬兩,幾乎比得上國庫的收入了。

這麼大的一筆錢,會有多大的影響,朱棣實在是沒法淡定?

“老二,徐景昌說得對嗎?”

朱高煦眨巴了一下眼珠子,心中頗為無奈。

他當初就不該接受徐景昌的資助,結果弄得徐景昌比他還清楚自己的底細。

“或許吧,孩兒也沒有算清楚。”朱高煦又道:“父皇,孩兒一直按照百分之十五的低息借貸。而且多數借給了城裡的百姓、農村的桑農、還有許多小作坊。再有,去年孩兒還減免了五百萬貫的借款……孩兒做得都是利國利民的事情,而且也沒有多貪多佔,逼得百姓破產。”

朱老三也立刻道:“沒錯,父皇,我給二哥作證……現在南直隸、浙江、福建,還有江西,百姓們用二哥的借款,不必受地方豪強盤剝,這是二哥的功德。這麼多錢,也說明地方豪強地主,士紳大族到底賺了多少錢?他們敲骨吸髓,難怪勵精圖治,百姓還總是民不聊生,有這麼一群人在,民生如何改善?”

徐景昌笑呵呵道:“漢王、趙王,你們說得都沒錯,我也沒說這些事情,我只是討論下借款總額,不用著急,咱們慢慢聊。”

這倆人也想慢慢聊,可他們發現朱棣的眼珠子已經冒光了……當初北平給朱棣增加了一倍的收入,朱棣就毫不猶豫推動了北平的改革。

如今又是這麼大的一筆錢,朱老四不動心才怪!

可面對著徐景昌這個混蛋,他們倆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陛下,這是貸款一項……還有絲綢,根據市舶司的核算,漢王名下作坊,去年出售絲綢足有一百五十萬匹,細布八十萬匹……南直隸,浙江,差不多有五十萬農戶,正在給漢王做事。織工之多,也有二十萬。這些都是對的吧?”

朱高煦的心咯噔一下,“表弟,我沒有算過,你的話我回答不了。”

“不著急,漢王可以慢慢算……其實我還是保守了,畢竟這只是對外部分。你對內的生意,不比對外小。”

朱高煦這回真急了,“我做生意,從來沒有胡來,每年該交的稅賦,一點不少,這都是有據可查的事情,我對得起天理國法。”

這位賭咒發誓,可再怎麼爭辯,也改變不了他富可敵國的事實。

坦白講,此刻的朱高煦,雖然沒有王府三衛,沒有封地……可他的錢財冠絕天下,手腳伸到了各處。

財富驚人,影響力巨大,十足的龐然大物。

而要管理這麼龐大的產業,就需要更龐大的團隊。

平心而論,朱高煦手下的管理層,就要遠勝過任何一個部,就算是徐景昌的通政司,也遠遠不如。

“漢王的事情先說到這裡,回頭還有些大項慢慢算。再說說趙王的吧……據我所知,長期向邸報投稿的文人,已經超過了三千之數。外派的記者也有上千人,是吧?”

朱高燧看著徐景昌,急吼吼道:“你什麼意思?我也是問心無愧啊,前些日子,父皇去各處參觀,都是我們邸報幫忙宣揚的,我們為了國家大事,竭盡全力,傾其所有……父皇,孩兒真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