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五章 乾淨又衛生,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過來,為了朱高煦的煤礦,特別在袁州設立一個火藥廠。

另外又調動了不少鐵匠,給他打造工具。

呼叫船舶過來,進行運輸。

這還不算,徐景昌又從北平,給他弄了牛馬牲畜三千……

這些事情,可不是有錢就能做到,你要知道,這些牲畜,從北平運到江西,沿途損失不小。

徐景昌特別徵調了大型的船隻,協助運輸。

又從常平倉調出來草料,保證供應。

這三千牲口送到江西,還是活蹦亂跳,膘肥體壯。

朱高煦感激涕零,不過接下來的一件事,可是讓朱高煦真的跪下了,他這位表弟實質是太給力了。

因為要開礦,就離不開勞動力,數量還是相當多。

原計劃是在當地招募,可很快朱高煦就放棄了,因為江西雖然有富餘的勞力,但是多數家中有田,他們只能在農閒的時候,才來幹活。

而且江西的衙門也明白說了,必須悠著點,萬一出了人命,他們可是要上報的。

漢王朱高煦權衡再三,朝中仇視工商業的臣子不在少數,自己在這邊折騰,萬一弄出了事情,必定會成為把柄。

他只能給徐景昌去信,希望徐景昌能夠幫忙疏通。

徐景昌接到之後,直接透過了一項新的法令,就是准許僱傭外國勞力的法案。

然後徐景昌將適用範圍很靈性地選擇了五個地方……大寧,北平,泉州,應天,袁州。

但這五個試點公佈之後,整個朝廷,尤其是京城,瞬間都老實了。

大寧因為設立了榷場,需要一些蒙古人員,這是理所當然的。北平是因為農場的問題,必須要外來勞力。

泉州代表市舶司,也需要招募外來的勞力。

這都沒什麼,值得一說的就是北平和袁州。

袁州不用問了,就是煤礦的事情。

那北平為什麼需要外來勞力?

難道是應天需要開礦?或者應天的作坊需要外來織工?

對不起,都不是。

紡織也是一個技術活,外來的人再便宜織不出來,也是不行的。

事實上京城需要外來勞力,只有一個用處,那就是給各家各戶,尤其是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家,充當僕人。

崑崙奴,新羅婢。

大明的權貴們,想不想夢迴大唐,也體會一把前人的喜悅?

徐景昌完全掌握了和官吏們打交道的精髓……你不能覺得自己做得對,就拼了老命往下壓,誰不同意,就把誰趕出朝堂,或者乾脆物理毀滅。

這是行不通的。

真正關鍵的只有倆字:交換!

觥籌交錯間,就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弄得少少的。

這年頭沒有多少死硬的反對派,無非是利益沒有到位罷了。

瞧瞧,現在要開放勞力,應天和袁州就綁在了一起,官員們的享受和工礦業發展,巧妙聯絡在一起。

答應,還是不答應?

只是這一下,朱高煦就很容易拿到了一萬五千多外國勞力。

而且徐景昌還很貼心透過特別法令,外國勞力,暫時不必和大明勞力一樣對待……事情到了這一步,那就等於是明白告訴朱高煦了。

你特娘隨便折騰,我不管了。

然後朱高煦就真的折騰出來煤炭……這一船船的,從袁州出來,到了鄱陽湖,然後走長江,到達應天。

除了煤炭之後,大明朝又多了一樣大宗商品,之前絲綢、瓷器、食鹽什麼的,雖然量也不少,但是根本沒法和煤炭相比。

首批煤炭運過來,應天的情況就開始發生變化……過去每天都有許多樵夫,扛著木柴,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