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濙道:“就是不好說,畢竟咱們的人下去,有好些地方,根本不讓咱們查,他們把老百姓死死捏住,哪裡能聽到一句半句的壞話?”

徐景昌怔了片刻,長嘆道:“事到如今,必須要拿點非常手段了。”

徐景昌說完,也不怠胡濙多問,就直接進宮,先去見了朱棣。

君臣聊了差不多一個時辰,徐景昌這才出來,隨後又去了武英殿,正好看到了楊榮、楊士奇等人在這邊。

“見過定國公。”

徐景昌笑著擺手,讓他們坐下。

“兩位楊學士,在京官吏俸祿過高,這事情大傢伙都知道……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地方上到底拿了多少錢,官吏又貪了多少,你們能有個初步估算嗎?”

兩人先是一愣,隨即楊士奇躬身道:“定國公,自從藩王府廢掉之後,每年地方能減少五百萬石的糧食。藩王府的田莊交給地方之後,又能增加百萬石田賦。結果一年多以來,只給朝廷繳納了區區八十萬石糧食,其餘全數截留。”

楊榮也道:“再說火耗的事情,太子殿下在江西厲行整頓,光是火耗減少了三百萬兩,也就是說,過去江西一省,每年就從老百姓身上多盤剝三百萬兩。放眼整個大明,一十三行省,又是多少錢,端的是觸目驚心,不敢多想!”

徐景昌點了點頭,“還有嗎?”

“有。”楊士奇又道:“這幾年朝廷鼓勵工商,雖說設定了稅區,但是地方上還是能想辦法增加一些,就算是一個縣城,每年增加萬八千兩的商稅,並不是難事。”

徐景昌頷首道:“這些事情,果然是觸目驚心,想不到我大明竟然有如此多的弊端。伱們兩位有什麼看法,如何才能根治?”

面對徐景昌問計,兩個人都陷入了沉默,這是個誰開口誰就要倒黴的事情。

過了好一會兒,楊榮才道:“定國公,下官不才,願意去地方上,整理吏治,清除火耗,如果不成,情願意領罪。”

楊士奇頓了下,也說道:“下官同樣願意。”

面對兩個人的主動請纓,徐景昌擺了擺手,“這些話你們心裡有了就好,千萬不要說出來,尤其是不要在明天的議政會議上。”

兩個人頓時一驚,不解其意,“定國公,您的意思?”

徐景昌又擺了擺手,“不用多問,你們只管記得百言百當,不如一默。”

交代完畢之後,徐景昌就回家哄孩子去了。

至於楊榮和楊士奇兩個,也算是當世的聰明人。

徐景昌這麼說,肯定是在憋一個大招。

只是這一招,究竟要落在誰的頭上,還真說不好。

但或許他們不會是那個倒黴蛋吧!

一轉眼,就到了武英殿會議。

朱棣,太子朱高熾,全都趕到。

徐景昌按照慣例,主持會議。

他先嘆道:“諸位,治國先治吏,吏治不清,國家不寧啊!尤其是地方官吏,天高皇帝遠,又是一人獨斷專行,往往肆無忌憚,敗壞國典,殘害百姓,所在多有,不能等閒視之。”

蹇義立刻道:“定國公所言極是,我以為必定嚴厲整頓地方,殺一批,辦一批,震懾天下人心,才能收到奇效。”

夏原吉也跟著道:“沒錯,我看不如挑選一些精明幹練的臣子,分派各地,前去督辦政務,嚴查貪墨,給朝廷和天下一個交代。”

這倆人一唱一和,已經露出了崢嶸的刀鋒,該誰去整頓地方,也已經呼之欲出。

楊榮率先提出百官俸祿的問題,你說的,就由你去收拾爛攤子,這很合理吧?

不愧是朝中頂級厲害的人物,這一招斗轉星移,用得精妙準確,恰到好處。

按照楊榮的額脾氣,或許主動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